第112章 证据初寻希望微光现(第1页)
齐云深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书院名册一页页翻。纸上密密麻麻写着学生籍贯、字号、师承。他一支笔在指间转着,看到南方几个州县的名字就画个圈。
清河县、永安府、临江州……这些地方都归裴阙门生管。他记得李慕白提过清河县的事,但光靠道听途说不行。得有人亲眼见过,亲耳听过,最好还能带点凭证回来。
他合上名册,起身往外走。今天下午有课试,考完的学生三三两两从讲堂出来。他站在廊下等了一会儿,看见一个穿灰布首裰的学子低头走过,肩上挎着旧书袋,边角都磨白了。
这人叫丁文远,是清河县来的寒门子弟。齐云深之前留意过他,每次策论都写得很实,不堆典故,专讲民生利弊。这种人,心里有事压着,迟早会说出口。
“丁兄。”齐云深叫住他。
丁文远回头,脸上有点紧张:“齐师兄。”
“刚考完?累了吧。”齐云深笑着问,“我这边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关于春税征收的实务细节,不知你可愿聊聊?”
丁文远愣了一下:“这……我家里倒是常提,但都是乡野之谈,怕入不了师兄法眼。”
“越野越好。”齐云深说,“我在书院讲‘三验法’,讲究的就是实地见真章。你不觉得,文章写得再好,不如亲眼看过一亩田怎么收租来得实在吗?”
丁文远眼神动了动,没说话。
两人走到梧桐树下。这里僻静,没人常来。齐云深从竹箱里拿出一本旧书递过去:“这是我抄的《农政全书》,里面有些税制沿革,你若感兴趣,拿去看。”
丁文远双手接了,声音低下来:“师兄何必对我这么好?”
“我不是对你一个人好。”齐云深坐到石凳上,“我是对真相好。你知道王豪为什么会被罚禁足吗?因为他想用假纸条毁我。可他不知道,真正该被查的不是我袖子里有什么,而是有些人嘴里不说、手里却干的事。”
丁文远手指捏紧了书角。
“我家乡……”他开口,又停住,“说了也没用。”
“那就当没用说。”齐云深语气轻松,“反正我们就是聊聊天。你说,我听。听完了,说不定哪天写策论能用上一条。”
风吹树叶沙沙响。丁文远低头看着脚尖,过了好久才慢慢开口。
“去年春税,县令加了一项‘河工费’,每户多缴三钱银子。说是修堤坝,可我们村前后十里都没动工。河岸还是老样子,雨季一来,照样淹田。”
齐云深点头:“有没有账目记录?”
“有。县衙贴出的告示写了,但百姓手里的收据和官仓账簿对不上。我家那年交了七钱二分,收据写着十钱整,差额没人解释。”
“还有呢?”
“前几个月,几个乡老联名写信请减赋,结果第二天就被抓了,关了五天放出来,人都瘦一圈。后来没人敢说话了。”
齐云深记了下来。三项疑点,每一项单独看都不足以定罪,但合在一起,就是一条线。
“你敢不敢跟我回去一趟?”他问。
丁文远猛地抬头:“什么?”
“去清河县。”齐云深看着他,“不是当官的查案,是咱们两个读书人游学访古。顺便看看你说的这些事,是不是真的存在。”
“可……书院不准擅自离京。”
“我可以写游学文书,报备夫子,就说要去南方几处书院交流治水经验。路线经过你家乡,顺路停留几天。”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书生:考古奇才玩转科举
“万一被发现是查贪官呢?”
“那就别让人发现。”齐云深笑了笑,“我们不带锣鼓,不打旗号,穿粗布衣裳,装成赶路的仆役。你负责引路,我负责问话。只要拿到一份原始账册复印件,或者找到一个肯作证的老人,就够了。”
丁文远呼吸变重。他攥着那本书,指节发白。
“我爹就是因为说了句‘这税不合理’,被打了板子,卧床两个月。”他声音发抖,“要是能有人把这事掀出来……我不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