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3页)
至于我刘备,好歹还有些仁义之名。
你陈宫不来投我,却去投了孙策,你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陈宫此人呢,智谋确实是有,但多为小聪明,缺乏大智慧。”
“这一点,从他投靠吕布,就能看出来此人眼光有限。”
“若真是一个有大智慧,大格局的智者,怎么可能选择吕布这种人做主公?”
“曹操识人之能何等了得,自然看得出来,陈宫有谋士之才,却无谋主之智。”
“故其入主兖州之后,奉荀彧郭嘉为谋主,对陈宫却并未重用。”
“偏偏陈宫此人心高气傲,眼见自己有功于曹操,地位却不及荀彧郭嘉,自然便对曹操心怀怨恨。”
“那么他背叛曹操,投靠吕布,也就解释得通了。”
“从后来的发展也看出,吕布确实将陈宫奉为谋主,故吕布无论有多落魄,陈宫始终对其不离不弃。”
“直到吕布走投无路,想要投降曹操之时,陈宫才被迫与其分道扬镳。”
苏哲品着小酒,洋洋洒洒一席话,将陈宫的底裤扒了个干净。
刘备若有所悟,不住的点头称是。
“而主公呢,陈宫应该能看得出来,主公确实有雄主之风。”
“但一者主公出身寒微,二来主公麾下已有我这个军师,陈宫纵然归降也没机会坐上谋主之位。”
“反观孙策那边,横扫江东凭借的是自己的武力,周瑜也是在袁术称帝后才投靠孙策,还并未展现出过人之智。”
“陈宫自以为投奔孙策,便有机会做上谋主的位子,故而才会弃主公,而去投靠孙策。”
听过苏哲这番分析,刘备恍然明悟,终于将陈宫看穿。
“诚如军师所言,陈宫此人也不过尔尔,确实不堪大用。”
“他没有归降于我,倒也没什么可惜的。”
刘备就此释然,不再为陈宫没选自己,而感到耿耿于怀。
一旁的陈登,静听着苏哲对陈宫的点评,不禁暗暗点头,眼神中流露折服之色。
“孙策若与曹操联手,尽全力夹攻我军,我们反倒是两面受敌,有些吃不消。”
“现下他却选择坐山观虎斗,想要坐享渔人之利,反倒给了我们集中全力,对付曹操的机会。”
“孙策此举,看似明智,实则也不过是小聪明而已。”
“无论此计是陈宫,还是周瑜为其所献,其人格局眼界,也不过尔尔啊。”
陈登不失时机的点评了一番。
毕竟也是吃老刘这碗饭的,虽然折服于苏哲这位谋主,但自己也不能摆烂躺平。
献计献策,显示自己的智计,还是要有所做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