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残阳矩阵(第2页)
林玥的医疗终端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随即强制接入了西行仓库的虚拟场景。
全息投影在她眼前展开,扫描数据显示夏江的虚拟神经突触正以每秒17个的惊人速度生成新连接,这些闪烁着蓝光的神经节点在三维视图中疯狂蔓延。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连接点的空间分布形态竟与谢晋元团长当年亲笔绘制的《西行火力配系图》中的机枪点位完全吻合,仿佛某种跨越时空的神经编码正在重现那段悲壮的历史防御布局。
就在她试图理解这一诡异现象时,突然感觉白大褂右侧口袋一沉——一块做工考究的铜制怀表凭空出现。
系统日志显示,这是根据她曾祖父(时任红十字会急救员)在西行仓库战役期间使用的真实遗物数据生成的虚拟道具,表面还镌刻着"救死扶伤"西个模糊的繁体字。
2025年的朱日和训练场烈日当空,灼热的阳光将滩涂晒得发烫,连空气都在热浪中微微扭曲。
夏河率领的数字化特战分队正全副武装地执行抢滩登陆演练,他们的智能迷彩作战服能根据环境自动调节温度,但汗水仍不断从队员们的额角滑落。
当夏河的军靴踏入浅滩,海水浸没作战服的瞬间,内置的纳米级环境传感器突然发出尖锐的蜂鸣声
——战术目镜上原本规整的现代海水成分分析图表突然扭曲,一组绝不该出现的数据强行插入:
铅含量超标47倍、汞浓度达到危险值,还有只有在工业污染严重的旧时代才会出现的特殊微生物DNA片段。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光谱分析显示水中悬浮着1937年苏州河特有的火药残留颗粒,那种独特的硝化纤维素降解模式,正是淞沪会战时期日军舰炮使用的弹药特征。
这些异常数据在目镜界面上不断跳动,将整个视野染成血红色,仿佛有看不见的裂缝正在现实与历史之间悄然撕裂。
夏河的心跳骤然加速,战术手套下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
作为经历过三次实战的老兵,他从未见过如此诡异的战场数据。
作战服的温度调节系统似乎也受到干扰,忽冷忽热的异常反馈让他的皮肤泛起一片鸡皮疙瘩。
身后传来队员急促的呼吸声,通过骨传导耳机,他能清晰听到有人在小声咒骂。
战术目镜的警报系统正在疯狂闪烁,红色的警告框层层叠叠地弹出,每一个都标注着"时空异常"的三角警示标志。
最令人不安的是,随着海水的波动,目镜边缘开始浮现出模糊的黑白影像
——穿着昭和时期军服的士兵正在列队行进,而他们脚下的沙滩,分明就是此刻特战分队站立的位置。
战术目镜上跳出的双重提示框令人毛骨悚然:
[现代战场]两栖装甲车编队距海岸线387米[历史镜像]日军第三师团工兵队距西行仓库412米
量子计算机的运算负荷此时突破临界阈值,机箱表面的蜂巢状散热孔突然喷涌出大量淡蓝色冷凝雾。
这些雾气在空气中迅速凝结成形,竟精准复现出当年88师官兵的立体轮廓——每个细节都纤毫毕现,连绑腿布上的褶皱都与历史影像完全吻合。
黎落眯起眼睛,发现这些半透明的雾气人影胸腔处都嵌着一颗规律脉动的红色光点,那是系统通过量子激光测绘技术还原的老兵们心脏起搏频率,连战后应激导致的心律不齐特征都被完美模拟。
当某个虚拟士兵突然做出标准的投弹预备动作时,训练场的全息投影立即同步显示出实时数据:
夏河小队的投弹轨迹经过量子算法优化后,抛物线精度提升了11。7%,落点与历史档案记载的"西行窗口投弹法"经典战例仅相差0。5米
——这个误差值甚至比当年实战中士兵们的个体差异还要微小。
"启动协议第七条。"
黎落修长的手指悬停在泛着青铜光泽的按钮上方,指节因紧绷而微微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