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数据淬火(第2页)
——现代加密电文泛着冷冽的蓝光,与泛黄褪色的昭和十二年日军密电码如同双螺旋DNA链般缠绕旋转,电波碰撞处迸发出细碎的火花,在控制室内投射出忽明忽暗的光影。
"注意看夏江的神经映射!"
周毅突然指向中央屏幕,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虚拟战场中的夏江正以教科书般的精准度完成二十九军劈刺动作,每一个肌肉收缩都完美复现了1937年卢沟桥守军的战术姿态。
最令人震惊的是,他握持的那支汉阳造步枪枪托位置,正泛着幽蓝色的量子波纹,与夏河作战服上跳动的分子重组光晕如出一辙。
军事博物馆提供的三维扫描史料证明,这种特殊的木材纹理变化
——包括三道平行的树脂渗出痕迹和枪托底部独特的虫蛀凹槽
——与当年宛平城守军某班长的配枪磨损痕迹完全吻合,误差不超过0。3毫米。
实验室的空气瞬间凝固,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己不仅是神经同步,而是跨越时空的物质共鸣。
量子沙盘光滑的钛合金表面毫无征兆地迸发出蛛网状的裂纹,这些细密的裂痕如同活物般迅速蔓延,在幽蓝的量子辉映下折射出诡异的虹光。
内部精密的量子谐振器阵列在超负荷运转中剧烈震颤,铱金线圈与碳纳米管支架相互摩擦,迸发出尖锐刺耳的金属嘶鸣,那声音像是某种被困在机械囚笼中的远古巨兽,正用最后的生命力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嚎。
随着能量波动呈现不规则的量子涨落,整个合金框架开始以每秒上千次的频率进行纳米级抖动,超导陶瓷涂层在剧烈震动中剥落成细碎的星尘。
装置外围的防护力场忽明忽暗地闪烁着,如同垂死者的心电图,而核心模块的量子纠缠态正在不可逆地坍缩
——这台代表着人类科技巅峰的造物,正在物理极限的悬崖边上,用每一个零件的悲鸣合奏着一曲凄厉的机械安魂曲。
主控室的地面裂开七道发光的缝隙,精确对应卢沟桥事变中日军进攻的七个战术节点。黎落的作战终端自动调出对比分析:
[历史记录]日军第3联队20:17占领铁路桥[虚拟推演]进攻部队在20:16遭遇数据风暴误差修正率:91。4%
夏河的喉间突然迸发出一声沙哑的嘶吼,那声音像是从锈蚀的金属管道中挤压而出,带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战栗回响。
战术头盔的防爆面罩上,细密的水珠正以异常的速度凝结成片,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突然弹出红色警告
——这些液体的钠钾离子浓度竟与1937年卢沟桥战役中二十九军士兵的汗液样本完全吻合。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他腰间那把现代化95式突击步枪的智能弹道计算机,此刻正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疯狂运转,全息投影界面上不断闪现出早己淘汰的汉阳造步枪参数,弹道曲线自动修正为80年前宛平城头的射击仰角,仿佛有无形的双手正握着他的武器瞄准那段尘封的历史。
"不是系统故障。。。。。。"
黎落突然扯开军装领口,金属纽扣在静默的作战室里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汗湿的衬衣领子紧贴着他绷紧的颈部肌肉,随着急促的呼吸起伏。
他一把拽出挂在颈间的青铜密钥,金属链条在灯光下划出一道冷冽的弧线。
这枚泛着幽绿铜锈的文物残片在他掌心微微发烫,仿佛感应到什么般泛起诡异温度。
底部"宁为战死鬼"的铭文在作战室惨白的顶灯下泛着暗红光泽,像是干涸的血迹重新苏醒。
他猛地将密钥按在沙盘边缘,力道之大震得地形模型上的小旗簌簌颤动,几面代表敌军的黑色三角旗应声倒下。
沙盘旁的老参谋瞳孔骤缩——他认出这是1937年宛平城保卫战中,那位用身体堵住城墙缺口的连长牺牲时紧握的遗物。
弹孔边缘的铜质己经氧化发黑,但那些浸入金属纹理的血迹,历经八十余年风雨仍如新伤般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