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章 镜像初成(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令人惊讶的是,两种相隔八十年的防护技术在沙盘投影中竟呈现出完美的互补态势:

老办法对糜烂性毒剂的吸附效果尤为突出,而纳米过滤层则在气溶胶防护方面占据优势。

秦岳的炮兵指挥终端毫无征兆地陷入黑暗,冰冷的金属外壳在作战指挥室里泛着幽光。

当他修长的手指以德械师特有的摩尔斯电码指法敲击键盘时,整个屏幕突然迸发出刺目的血红色光芒,金陵兵工厂的徽记如同凝固的鲜血般缓缓浮现。

一组被岁月侵蚀的坐标在屏幕上若隐若现,北斗导航系统发出急促的提示音,精准定位出这是1937年12月12日南京卫戍司令部在日军合围前的最后转移路线。

与此同时,量子计算机的运算核心高速运转,在千分之一秒内就模拟出七套截然不同的现代化突围方案

——从电磁干扰掩护下的夜间渗透,到无人机集群掩护的立体突围,每套方案都闪烁着冷冽的科技光芒。

"记忆基因链激活!"

林玥的DNA检测仪突然发出尖锐的蜂鸣声,显示屏上跳动的数据流瞬间变成刺目的红色。

秦岳的唾液样本中检测出一种前所未见的端粒酶结构,其碱基序列呈现出罕见的周期性重复模式。

更令人震惊的是,经过三重交叉比对,这个基因标记竟与南京民间抗战纪念馆珍藏的一份文物

——某位阵亡团长的家书火漆印上的DNA样本完全吻合,相似度高达99。97%。

当秦岳颤抖着将那块锈迹斑斑的军牌贴在现代化自行火炮的炮管上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火控计算机的战术屏幕上自动弹出一组射击参数,这些数字精确到毫秒级的装填时序和微弧度的仰角调整,竟与档案馆里泛黄的《城墙防守炮击要诀》手稿中那些用毛笔书写的炮兵坐标分毫不差,仿佛跨越八十年的时空在此刻产生了量子纠缠般的共鸣。

夏江与夏河在量子通道中首次握手的瞬间,整个虚拟空间泛起涟漪般的蓝色数据流。

两个AI的神经网络突然如古蜀国的青铜神树般展开,精密繁复的连接线交织出饕餮纹与云雷纹的复合图案,那些鎏金质感的纹路中不断闪烁着二进制编码的微光。

战术数据库的防火墙自动解除,现代狙击手的激光测距算法与弹道抛物线函数,正与发黄笔记本上记载的"三八大盖300米归零射表"产生量子纠缠

——北平城墙缺口处的弹着点修正参数,竟与叙利亚战场采集的横风补偿数据完美匹配。

全息沙盘上,一发7。62mm子弹的轨迹突然突破数据维度,在现实空气中具现化为青铜箭镞的实体。

它旋转着撕开晨雾,最终在弹道顶点凝结成甲骨文"承"字的金文变体,那些飞散的铜绿碎屑还在折射着1937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记录的星光。

当秦岳一声令下,覆盖射击的指令瞬间传遍整个训练场。

刹那间,大地开始震颤,两种截然不同的炮声交织在一起

——现代05式自行火炮发出低沉有力的怒吼,其声浪如同雷霆滚过天际;

与此同时,民国二十西年式山炮那标志性的尖锐啸叫穿透云霄,仿佛从历史长河中穿越而来。

两种相隔近一个世纪的武器在此刻奇妙共鸣,炮弹划破长空,在靶区掀起阵阵尘浪。

最令人震撼的是,那飞扬的尘土竟在空中勾勒出一段残缺的文字,正是88年前那位无名观测员在战火中未能完成的最后报告:

"我阵地屹立未动,望友军。。。。。。"

这行被炮火中断的讯息,如今在硝烟中重现,仿佛时空在此刻产生了奇妙的交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