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崔衍昭双手一背,有些沉重地看着王清:爱卿,距离衣冠南渡,琅琊王氏侨置故郡,已有百年之久。

王清心里仿佛被扎了一剑:

原本的琅琊即是青州,当年王氏先祖随朝廷南渡,自然放弃了青州,于是在建康划出一块区域,命名琅琊。

陈郡谢氏也是如此,如今的陈郡并非原本的陈郡。

放弃故土是他们心中的隐痛,但经过权衡,他们都认为还是偏安江南更为合宜,若主动北伐失败,招致军破于外,资竭于内,只会令天下寒心,届时连偏安都难以维持。

陛下旧事重提,看来竟是一定要支持北伐了。

王清预感到崔衍昭将会说什么,握紧羽扇:陛下

如果陛下直接开口要把募集来的绢布尽数充作军资,他要不要答应?

不答应会不会影响陛下心里的形象?

答应了又怎么对积极捐赠的百官交代?

崔衍昭:听说燕国使臣的家乡现在属于夏国了,你去安慰安慰他。记着勿谈条件,具体看他明天百官面前如何要求。

王清:若陛下一意孤行,臣啊?

王清猛地抬头:颍川失陷了?

崔衍昭犹豫片刻,道:对于他来说算是失陷吧。

毕竟荀聪是燕国的,但是家乡现在在夏国手里。

他感觉cpu有点烧,这个时代打来打去的,各方都宣称自己是正统,觉得自己是在收复领土,以至于他旁观得很迷茫。

王清不用做致命选择题,心里不由一松:臣遵命。

此时王清一改刚才的慌张,又恢复了最开始的得意。

哼,连家都没了还敢狮子大开口,待会过去一定要嘲笑一番。

刚要走,崔衍昭叫住他:爱卿如此惊讶,难道鸿胪寺没有收到颍川的情报?

王清:

他作为尚书令,鸿胪寺属于他负责范围,但他确实没怎么注意过。

在他们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北方只要不打到南方,就无需关注。[§

她一开口说出两个字,便又把头低下去,沉默了好一会才一鼓作气问道:陛下对李秋思是何想法?

李秋思?崔衍昭回忆了一下,是王适安前段时间要求他收进宫的成益公主。

当时王适安一直把人挡着,他就看到了一小片衣服。

现在他都不知道她长什么模样。

崔衍昭:母亲与她相处得好的话,就让她留在母亲身边吧。

何流意和李秋思相处得不错,有心多说两句好话,鼓起勇气继续道:秋思待人恭谨细致,如果陛下有意纳妃,可考虑一二。

崔衍昭知道太后也是出于母亲的心态,但他没有这方面的想法,直接拒绝:朕无心于此,母亲不必再提。

何流意垂下眼帘,不再说话了。

及至黄昏,崔衍昭离开太庙返回东殿,余光瞥到门外站着个着太后宫中女官服饰的纤细身影。

看过去时,对方已经匆忙转身,借宽阔的廊柱遮住了身体。

古代也有社恐。崔衍昭心想,很体贴地没有停留,免得给人造成心理压力。

何流意走出太庙时,夜色沉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