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第4页)
“赚钱的事他们还做不好?你和皇上是朋友,你让他多上心不就好了。我是真没想到你有本事让皇上解除海禁这么久,我以为他会一直禁下去的。所以,完全可以以利诱之,看到玻璃卖到海外的收益,皇上可能舍不得禁。”
有道理啊,谈远心想。
“我再想想。”
两人喝了几口茶,路过的人都把视线放在他们俩身上。谈远瘫着:“在老家挺放松的,就是回来累点。”
“是啊,不过待久了不好。”
于是两家人祭祖之后就回了京城。龚子传继续改进火枪,又买了两块玻璃送给陈老师。谈远则把玻璃生产权给了朝廷,又让钱多进永巨帝的小金库少进国库。
没想到为了这事,那位信王竟然请永巨帝封他为子爵增加食邑,永巨帝也答应了。
看到了旨意谈远还有些震惊这意外收获,他是子爵了,食邑依旧在京城周边。有趣,他不缺那些东西,但有了这些他对大明更有感情了。
作为户部侍郎,谈远的主要任务竟然就是卖玻璃,可以叫玻璃使了。那必须让食邑里的百姓得好处啊,都去学做玻璃!
于是装玻璃窗一时间在京城流行起来,第一个得了玻璃做了玻璃窗的太子非常得意非常开心,也帮忙安利。于是第二年的产量都给预订出去了,定金都收了许多。
不过这些钱就和谈远没关系了,它们属于宁波府、朝廷和皇上。但他不缺钱,当侍郎的日子也比当知府好过多了,谈远就整日逛街买喜欢的东西。
闲有闲的好处,程先生去世了他们竟可以回永宁参加葬礼。程先生怎么就去世了,虽然他是很瘦,可当时看着精神还不错,怎么会……
程明弘去世时73岁,陈桂知道他心里其实是喜欢人多,更喜欢有出息的学生,就把那些人都叫来了。她虽然悲伤虽然年纪大了,但不服老,一定要把丧事操办好。
因为没钱,程明弘的葬礼办得并不大,但是非常精致,有许多挽联和祭文。更要紧的是人物,小程先生把他爹送去火葬,谈远等人一直跟随左右。
龚子传没有跟着只在程家院子里待着,他非常不喜欢葬礼。他坐在那里不说话眉头一直皱着。
龚子传他娘和儿子简直不像母子,王小友和金妮儿一直陪着陈桂说话安慰她,做什么事都帮她。
又是程明弘教出不少出息学生这辈子值了,又说他用过玻璃窗是享福了,她们两个家里还没有呢,甚至说他看着就不像命长的活了这么久已经是大幸了。
好说歹说要帮着陈桂过日子。
谈远回来了,他觉得程先生这一辈子特别是后半辈子还是不错但,原以为无望了没想到有意外之喜,凭他活了这么长,最后应该是看开了。
他也想这样,过自己觉得还不错的一辈子。他觉得他现在就过得挺好的,一直在他给自己设计的轨道里。
“子传,你怎么了?”
龚子传看起来很痛苦,“为什么人会死啊,我爹死了还好不是很痛苦,我自己死了也无所谓……”
“死人已经死了,活着的人才重要,活着就把日子过好,不白来一趟。”谈远摇摇头。
龚子传肩膀抖了抖,笑了,“你娘和我娘都想有玻璃窗呢!给她们买两块。”
谈远摇摇头:“我娘真是什么新鲜东西都喜欢,以后玻璃镜子也给她们送几块。”
谈远收敛神情,“也好。玻璃这东西最不好运输,但也只有啃下这块硬骨头玻璃才能卖得好。”
龚子传猛猛点头:“只有皇上见钱眼开我们才有希望啊。”
第143章快铸永巨通宝谈远身兼多职
谈远笑了笑:“杜先生年纪也大了,回京时我们去远山书院看看他吧?”
“好啊也看看李西,他还是个秀才在书院教书,不过据说教得还不错。”龚子传道。
两人特意在远山书院停留见了杜安和师兄弟,杜安的身体看着很不错,令人放心。
谈远回了京城继续卖玻璃,玻璃供大于求,都是其他人跑来京城找他买的,他不用到处跑。
龚子传近水楼台先得月,把龚家的窗户都换成了玻璃窗,老家他娘和继父住但地方也是全玻璃窗。
谈远过得很舒服,龚子传过得也很舒服,两人于是天天看书交友陪孩子,把京城的人事地理都摸清楚了,也玩够了。
京城都是大明资源供养的,周边并无可去的好地方,反而再往北有边疆,这里别有一番风味,两人又来这里,信王招待他们。
信王在他的下脚地盖了房子,也装上了玻璃窗。他喜欢透明玻璃,但他也感叹:“那些人太有钱了。”
信王是皇家的人,说这话是有些批判的。谈远却觉得这是好事,既然王朝中后期奢侈品受欢迎,与其搞什么精工刺绣缂丝雕刻不如都来买玻璃。这样钱都回到了国库,朝廷的经济更健康了。
但谈远不这么说,只道:“是啊,他们都太有钱了。”
有钱真的很好,永巨帝有钱了也忍不住给他常住的宫殿换上了玻璃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