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第3页)
这个最新消息立刻在京城流传,如果是别人,议论一阵就完了。偏偏是谈远,当初为了登基,皇上还骂过他,现在登基了,肯定拼命补偿!
就为这个,那些想骂谈远的不敢开口。但也不担心名声太小,赞美的声音也有很多种。
很多人佩服谈远自请下放去了那种地方当知县,还做出了政绩。
“不是一般的神童,完全没被神童名声困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厉害!”
“娶了娇妻算他命好,娇妻竟然愿意跟他去那种地方,这是真…啧啧!”
“用名气带货,这什么脑子,户部那些人就想不到,还好意思掌管天下钱粮呢!让谈远来管。”
“我大明丝绸差点争不过安南丝绸,还好有谈明远!”
曾叔平一直有和谈远通信,这没瞒着人,为了打听谈远的事,又有同僚讨好他了。曾叔平就也问人家安南,吕宋的政治格局,权贵姓名之类的。
而龚子传,虽然有点嫉妒,但更多的是与有荣焉。
他在内书堂教将来要被分配去各个监为皇帝服务的小太监们,他讲课总是很发散,这一发散就又发散到谈远身上去了。
“之前和你们说过,我的好朋友谈远自请下放去了大余县。我开始很担心,那可比我在浙江当知县难太多!后来的事,我没跟你你们说,因为太惨了,本来就穷,还发大水了,要不是远哥儿去了,他们肯定得卖儿卖女!”
小太监听了都很共情,他们基本都是遭了灾家里过不下去被爹娘卖进来。
有人道:“谈知县太了不起了!”
“谈大人太有本事了!”
龚子传听得很开心,道:“远哥儿确实很了不起,但他的本事是以前好好读书,一步步做事练出来的。你们好好学也可以!”
“发了大水,远哥儿就拿出自己的钱买米,说大余县两倍价收米,前面贵但后面更多的米就便宜了。现在的事你们也听说了吧?远哥儿带货!他肯定是用县令的身份赚到钱还给自己,人怎么能这么聪明呢?你们以后也这么聪明就好了,太监的作用也很大的,像我就很佩服郑和。”
小太监们很喜欢龚老师,在龚老师这里师生情不再是冷冰冰的,而是热乎乎的,他总是希望他们更好,总是分享他的朋友,他们感觉到了平等,这是很稀有的东西。
爱屋及乌,小太监都对谈远有好感,对清官谈远更有好感了。
这都是卖货成绩还没得到确认时,京城就出现的声音,将来通过信,谈远都会知道。
而现在,回家,谈远在想他看到莫来明的信产生的新赚钱主意。
他发现莫来明信里有些不尊重安南黎国王室,似乎有不臣之心,谈远不打算干涉他国内政,但双方会打起来吧?如果是持久战,岂不是会很缺武器?
大余县木材最多了,平时也卖木头,但卖原材料挣得少,如果生产打仗要用到的箭杆,会赚很多吧?
不过这种事在信里不能直说,谈远又把信看了一遍,合上信他想,莫来明主要是买到了好风扇和铁锅,真喜欢他才来信的,没有暗示自己要造反,是他凭本事看出来的,那他就得更谨慎了。
写了回信,谈远暗示自己感受到了莫来明的造反心思,问他要不要箭杆?
如果能成功,也很赚啊。不过要生产箭杆的话,大余县就更不能涨水了。
话说,他今天去那里不是为了钱的事吧?他是担心客商害怕他们这里可能发大水有瘟疫或者服务不足不来,才去的啊!
谈远第二天明确目的又去了一趟,哪知道不管是行商的人还是在那里摆摊的本地百姓,个个都说相信他相信他在就不会发大水。
这当然很好,谈远很高兴!
但是,因为过于相信他导致失去了危机意识,从而乐极生悲,谈远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他计划组织演习,就在那些小坝小湖完工后发工钱的第二天在整个大余县组织洪灾演习,先县城后乡村。
箭杆生意才要瞒着人,谈远让人把消息早早放出去,自己干活的时候也多跟人说。
直到他终于不用干活了,每天白天干活,下午处理政务,晚上看书的日子又费脑子又费体力!
还是商量怎么带货赚钱轻松。他带货的那五件都在基础销量上多卖出了很多,陆陆续续结钱给他,不是,结给大余县县衙!
丝绸多卖了2万匹,一匹分他三钱银子,他得6000两!
茶叶多卖了5万斤,一斤分他10文,他得500两!
折扇多卖了1万把,一把分他20文,他得200两!
果脯多卖了3千斤,一斤分他30文,他得90两!
铁锅多卖了4千个,一个分他5钱银子,他得2000两!
一共是8790两,近万两银子,还是带货赚钱,可惜长久不了!还是经营梅南古道的生意更靠谱,这生意已经存在至少几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