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第14页)
这两条就是打土匪和免过境税!
被开业大酬宾吸引过来的商队还发现了一件事:这里的米饭更便宜!
当然,这也是引客手段之一,不过更是因为大庾县的大米市场已经饱和,米价降得比灾前还低!
谈远就不信靠这些还盘不活梅南古道大庾段,他“微服私访”在各个旅店里听客人意见,这些人是他的招牌和财神爷。
来来往往的商队很多,拉动了大庾县的经济,可谈远还真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第108章更名大余县新衙役砍旧衙役
常走这条商道的,爱管大庾县叫大余县。第一次走这条道的,也爱在旅店抱怨大庾县这个县名。
在旅店又有便宜米饭又有共同的抱怨,他们很是和谐,冲突都少了。
他们只是随口抱怨,也没想改变什么。但谈远却认为这个问题很严重:他当时也觉得“庾”字生僻,来了这里都不能第一时间代入!
他最开始还觉得他是永宁县的,没觉得自己是大庾县县令,就是因为这个庾字实在太别扭了。
商人大多没文化,他们大概就更难受了。只是因为县令在他们眼里太高大上了,之前又没人管,不然早向他反映了!
可给一个县改名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都很麻烦,涉及各种文书。所以如果他搞错了,就是吃力不讨好了!
对了,还有大庾县百姓,也要考虑他们对大庾县的感情,他们想不想换名呢?
于是谈远先让闪红米叫那些旅店主统计来往客商对于换掉“庾”字的意见。又趁老弱妇孺还在县衙喝赈灾粥的早上,把改名想法提了出来,双管齐下。
“改成余字?余?年年有余!”
“是啊,年年有余!”
“庾?什么庾,我们这里是大庾县?”
“这里不是大余县吗?一直是大余县啊!”
谈远耐心地听着她们的议论,得出结论:老弱妇孺都比较愿意改名。
谈远很开心,道:“光你们愿意不行,今天回去和你们家人说说,有不愿改的也提出来!”
这种事急不得,得统一意见,这样之后他的辛苦才值得。
大庾县百姓对改名有些热情,她们都想让新县令满意,但也有不愿改或者无所谓的。
这一天,谈远没微服去旅店区,陈典史和闪红米也没去。没有管事的,只有两个衙役配四个白役在这里巡逻管治安。
不对,高月娘在!她若想管也可以管。只是高月娘一心学医,这些人一时也想不到。
其中三个就在子传客栈休息吃饭,一边吃一边讨论上官,他们是一队,一个衙役和两个白役。
当上衙役对这个衙役来说也是遇到大机遇了,他是很感激新县令的,但他认为完全没必要搞这么大阵仗改名。
“反正谈老爷是县令,大笔一挥,就定下了是大余县这个余,谁能怎么样呢?”衙役道。
“大哥,我倒觉得这样有商有量的好,这才像我们老爷的作派,而且有热闹看。”这是支持改名的衙役。
反对改名的衙役道:“我家祖辈都是大庾人,突然一下子改了,也不是不行,就是心很慌。”
两人都笑他:“慌就多吃饭,要没有这样好县令老爷,你现在能吃饱?早成饿鬼了。”
这人当然知道谈远的好,嘟囔了一句,“也不止我不愿意,那些老爷们都不愿意呢。”
“你说什么?”
“啊,没什么。”
三人说到吃饭,都想到了之前有多惨,米价高到天上去!他们都吃不起,还要求着那些能人卖米。现在好了,米价比原先还低,能人都吃了亏,他们这样只想吃饱穿暖的都得了好处!
吃过饭,支持改名的那个白役道:“也是大哥你运道好,被闪老爷看上了,我们晚你一步就没这福气了。”
衙役笑道:“哈哈,我只是赶巧了,谁能想到那四个畜牲还有这一天!还是闪哥运道更好,现在跟着县太爷,多得意,他村里给他办酒哩!”
反对改名的白役羡慕道:“哥,等我当上衙役,我也要办酒。”
“我也是。”
衙役道:“想当衙役?先摆正自己,你们知不知道,那四个老衙役因为欺负人判了死罪,就要就地问斩了!”
“就地问斩?他们是坏,可不都是听老爷们的话?真要杀?”支持改名的追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