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母子重逢(第10页)
随即小龙女翩然起身,将烛香插于铜鼎之中,素指轻点剑女画像,对着杨清言道。
“清儿,此乃我派师祖婆婆林朝英,你向她行三叩之礼。”
杨清闻言凛然,伏地叩首时,亦以额触石,虔诚无比。
“这捧盆者,乃我的师父,亦需叩拜。”
小龙女转指温婉画像,说道。
当杨清顿首再拜之时,一旁小龙女幽幽凝望杨清,眸底情绪纷杂如云涌——昔年过儿在此室拜师时,也是这般年纪,眉眼之中也是这般赤诚桀骜,二人曾以侄姑之名相称,机缘巧合之下,不惧礼法,终以夫妻之实相守。
此刻,光影交织,旧日少年与此际亲子,恍若重叠为一人……
待到杨清礼毕,小龙女莲步轻移,又引他转入一室。
他方踏入门内半步,便觉森寒扑面,抬眼望去,竟有五具石棺赫然列于室中,棺身皆以玄玉雕琢,其中四棺棺盖严丝合缝,唯末一棺半掩半开,此番诡异场景当真是骇人惊悚。
小龙女缓步绕棺而行,素手抚过玉棺冷纹,指尖依次轻点,说道。
“祖师在此,师父在此,孙婆婆在此,师姐李莫愁在此。”
“那……最后一棺之中是谁?”
杨清喉间哽住,难捺好奇之心,指向那半启之棺,说道。
小龙女顺着他的指尖望去,眸光倏地柔软,似春水乍融,又似秋露怅惘。
“过儿……便在此中闭关。”
杨清胸口蓦地一紧,只觉口中满是苦涩。小龙女缓抬素手,指尖掠过棺沿,灰屑微生。
“三年期满,若他魂灯未灭,当可醒转无恙,若魂灯寂灭……”
未等小龙女话音落下,杨清握拳说道。
“孩儿只盼爹爹福泽深厚,早日勘破神功,与娘亲重圆!”
小龙女垂眸看亲子,眼底柔光与怅然交织,言道。
“若三年期满,他终未醒来,你便启此石棺,将我与过儿同穴而葬。生同衾,死同椁,勿使我二人魂魄相失。”
“娘亲!”
听闻娘亲竟存死志,杨清双膝一屈,重重跪于冷石之上,哽咽不能成语,誓言道。
“爹爹吉人天相,定能安然无恙!若是不成,孩儿定要寻得灵丹妙药,助爹爹勘破此关!”
“清儿,你有这心便好。”
小龙女凝视他良久,莞尔笑意如幽兰乍放,寒夜生辉。
二人返至主室,灯下对坐,絮语良久。
杨清自昨宵奔波,一夜无眠,此时倦意如潮,眼帘半阖。
小龙女见他神思恍惚,便让他先在石榻上略歇,说罢,自提罗裙,转入侧室,点起石炉,熬了盏清粥。
少顷,小龙女捧盏而回。
却只见榻上少年已沉沉睡去,青衫半掩,气息匀长。
灯芯轻爆,火光斜映,在他清隽的眉目间投下一道幽光。
光影之下,两道微湿泪痕自眼角延至鬓边,尚带晶莹。
小龙女心头一颤,足步倏止,将瓷盏置于石台,悄近榻前,欲以罗帕轻拭泪痕,又恐惊扰亲子沉眠。
纤指悬于空中,迟迟未落,终是俯身,以指尖微触,轻轻拂去那抹冷泪。
指尖所过,凉意透骨,她不觉低低一叹:这孩子为寻自己,一路不知经了多少艰难险阻,只怕现在已累到极点了。
“清儿……”
唇齿间无声的低喃,似叹似怜,淌入心底。
灯火微摇,小龙女垂眸端详榻上少年,指尖不自觉顺着他的眉峰虚描。
一缕旧景忽被牵起——襄阳城头,杀声震野,箭似飞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