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第1页)
像酒浆室只要一个酒人去,咱们饼饵室,因都是现做的,要两个庖人随我一同去。”
“两个?”
“这里我和孔庖人是做老了的人,论资排辈,也该我们两个去,至于初来的市厨,自然是留着看守门户了。”
“我说了,你们那套在我这里行不通,我这饼饵室只凭本事说话,谁做的好,谁就去甘泉宫。”
花膳人道,孔、武两个斜眄了季胥一眼,向两头散了,武庖人说:
“就是凭谁做的好,做的巧,也必然是我和孔瘦两个。”
自从十天后甘泉宫祭祀的消息传出来,任凭是哪个庖人厨婢,饼饵室没有谁不想去的,都卯足了劲,在花膳人面前显功夫。
到时能被挑了去甘泉宫,比旁人多了这层功劳,更能向上升了。
季胥自然也想去,人往高处走,况她做食官,本就是为了官身,更高的官职越能护住自家平安的日子。
这日,她休沐过后回来,黄昏到了饼饵室,看了墙上挂的竹片,明早做的是二十四样英粉饼。
英粉饼,光听后头两个字让人以为是后世化妆用的那个,具体是什么,她在坊间听懂吃的食客说过一两句,但一直未曾见过。
还是向王胡子请教来的,这是一道膳食,乃用极为细腻的英粉做出来的一种汤饼,故称为英粉饼。
这英粉是用上等的粱米、粟米,来做的,是导官那里配比好,做好送来的,她们这里只负责加工成饼饵。
英粉具体的做法,王胡子年纪大懂的多,她从前也学了些。
要用大瓮盛了冷水,来浸这两样米,时长随季节变化,夏天浸二十日,春秋浸一个月,冬天甚至要浸两个月,也不用换水,就是要使它臭烂。
季胥自己在家里也试了来做,日子越久,越会生成一股酸气,是像是家里做炊要放的酸酢,这都是发酵的缘故。
到了日子才换新水,反复的淘澄到没有酸味,盛在袋子里。
这袋子也讲究,一定要用绢布做的,麻布不行,孔眼太粗了,用绢袋盛好收住口,在一个石臼里反复的用一根石棒研磨,会有白色的淳汁通过绢袋析出来。
中途还要打开袋口添清水,这样直到绢袋口变得干瘪,就得到了半盆的白浆。
这白浆还得用力的搅拌,向一个方向搅动三百圈,这样是为了让浆水更加的抓黏细腻。
这中途不能停,当时搅完下来,季胥的胳膊也酸了。
如此才盖上盆口,防止落灰,放到一旁静置,等上面那层变得清澄,用勺子撇去,只留下底下那层白浆。
等它凝结,会发现中心那圈极为细腻,那是米心所成;而四周那一圈比较粗糙,那是粱米、粟米的外壳形成的,若是寻常人家,这些也都收着用了。
但导官那里会将外头的粗粉削去,只留米心部分,这样暴晒了,再削成细粉,研磨的光洁白皙,便成了英粉。
据说,外头卖的香粉,就有用英粉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