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第六十七章 博弈(第2页)
陆询舟到底不愧是进士科出身,文人墨客该有的风花雪月,陆询舟在与她的床笫之欢中也是一样不落。
如果说李安衾白日是清冷如谪仙的长公主殿下,夜晚是床上向欲望臣服的奴隶。那陆询舟便是白日谦恭斯文的君子,夜间在公主殿下身上发疯的败类。
陆询舟会用蘸水的柔软笔尖在李安衾白皙裸露的后背上写下无痕的羞耻诗句;会在饭后喂她的另一张小嘴喝下半壶烈酒;会连续几次在她快要到时候骤然离开,欣赏地看着她失神难受的神情;甚至,偶尔在长公主殿下服用助兴的药物后,陆询舟会温柔地铐住她的双手,在她的脚腕上缠上可爱的铃铛,然后让她躺在书桌上,无动于衷地看着美人苦受情欲的折磨。
但无论李安衾如何勾引着她在床笫之间失控,白日再见,陆询舟眉目间君子的儒雅温润依旧似那夜一般,犹如深秋的清霜,是高处寒色,不可玷污。
长公主殿下还渐渐发现,她的心中似乎为某个重要的东西渐渐有了一席之地。
似乎,这个东西叫做“天下”。
忠臣为君主,良臣为天下。
。
景升十一年,秋九月。李安衾的奏疏被送到了长安,彼时李玱亲赴幽燕前线慰劳御北军,朝中事务多交由丞相卿许晏定夺,不过大事还是需去请教病中的圣人。
夜间批奏,读完李安衾的奏疏,她眼中闪过惊艳与赞许之色。
在抗旱救灾过程中,李安衾发现了一些制度上的弊端,比较突出的是设在当地的粮仓如转般仓、大军仓归淮西总领所管制,朝廷分拨的赈灾粮入库后州府无权调配,产生诸多不便。而且粮米虽由守臣调度,粮仓监官合干人等却隶属淮西总领所,无法指挥与监察。[二]
殿下能想到这一层,实属可贵,她这么想着,忆起去岁深冬李促对她的嘱托。
“朕驾崩之后,你便公布那封立皇长孙的诏书,朕命你为顾命大臣,与安衾共辅李玱。晚年他若昏聩,你可助长清公主上位,使江山易主。”
可惜自古立长不立贤,且现在的大晋王朝需要一个中庸之君去过渡,否则以长公主殿下的才智和洞察能力,至少也是一代明君。
次日,在请示过紫宸殿养病的李促后,卿相颁旨,将粮米调配权直接交给地方政府。
“诸路州军,应有朝廷米斛去处,专委守臣认数桩管,总司不许干预,粮仓诸吏亦隶属州府。”[三]
李安衾与吴中各郡刺史依旨桩管建康府粮仓,开始盘点存粮。在盘点完大军仓存储量之后,李安衾比勘账目,发现亏欠八万六千余斛。淮西总领所将有关人员押送建康府衙司,等候断罪备偿。李安衾再上札子,认为大军仓已创建几十年,有自然损耗,且之前一直未能彻底清点,所欠粮数并非都由现职人员造成,故请勾销欠负,不再追究。[四]
札子云:“若绳以三尺,则根株断、罪徒配,犹为轻典。案后备偿估籍,不足充数。缘情有可矜,理有可察,臣辄冒昧奏闻,伏望天恩详酌,特降指挥,施行取进止。”灾荒之年,社会稳定尤其重要,李安衾建议宽大为怀,安抚民众,圣人一一诏从。至此,吴中的赈灾机制进一步完善,为后续措置荒政提供了顺畅的路径。[五]
一切的一切都有了解决,剩下的则交由吴中各郡官员们往后落实即可。
景升十一年,十月十一日。
赈灾车队正式启程回京。
。
初冬时节,幽燕早已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太子亲自来慰劳军队。清晨,华丽的车驾碾过冰辙,李玱坐在车中闭目小憩。自上个月林南渟与李琰失踪之后,他便变得情绪失常。
在亲手虐杀了那群连主子都护不住的狗后,李玱又接连派出大量暗卫去寻找他们母子的踪迹。
听说陆郎中回到了皇妹的身边,他拍案而起,登时就明白了定是李安衾下的手。无奈,他只得低声下气地写了封信寄与李安衾,信里信外试探他的皇妹,同时暗示自己愿意服软。谁知,李安衾写了回信,信中全程都在装聋作哑。
李玱对此咬牙切齿。
没错,就是她了。
昨夜收到暗卫的密报,太子妃与皇孙已经回到了长安,原来他们只是在洛阳赏菊时被李安衾派的高级暗卫偷偷摸摸请去了千里之外的岭南游玩。
反应过来被李安衾耍了之后,李玱是又气又恨。那杭州州牧钟器恩也是个没用的,压根没能给自家雷厉风行的皇妹使成绊子。
听闻她在吴中赈灾大有作为,把最初他扔给她的那个大烂摊子收拾得极好。加之有西禁执事楚宗郁这等人物助力,两个多月内,她不仅把各大水匪帮派连根拔起、彻底铲除,而且还在陆询舟的建议下,除了匪帮中那些个领导人物被当街斩杀,其余的小喽啰则被教化后送去参加当地“以工代赈”修缮的名胜古迹和水利工程。
由于此举,李安衾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宽厚仁慈的形象,同时又大大提高了李安衾在民间的声望。
李玱这几个月也多有试探父皇,那圣人和他那疼爱的女儿一样,不愧是亲生的,表面装聋作哑,背地里暗箱操作玩得干净利落。
于是从前那个世人眼中温文尔雅、仁孝纯深的太子殿下在权力的博弈中完全撕下了虚伪的面具,将他那勃勃野心展现在群臣面前。
监国后期,对于某些大事的决断,李玱甚至开始不再过问李促,而是擅用玉玺亲自定夺。虽然这些大事皆被处理得井井有条,但到底太子这样做还是违背了礼制。
作为辅政大臣,卿许晏自然要劝谏太子的这种行为。今岁九月某日,下朝后卿丞相在上书房与李玱曾有过一次密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