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 索尔费里诺的悲歌与暗流(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859年6月末的伦巴第平原,空气中弥漫着铁锈、硝烟和一种令人窒息的、大战将临的沉重。索尔费里诺——这个原本宁静的小镇及其周边起伏的丘陵、葡萄园和村庄,己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由刺刀、炮口和堑壕构成的绞肉机。法撒联军近15万大军,与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御驾亲征的近17万奥军主力,如同两只伤痕累累却依旧凶悍的巨兽,隔着卡斯蒂廖内到索尔费里诺一线,进行着最后的、决定性的对峙。

热那亚海军部指挥塔内,亚历山德罗·科斯塔面前的巨大沙盘上,密密麻麻的兵棋推演着这场即将爆发的史诗级会战。他虽远在后方,但通过陆军部共享的情报和《复兴报》战地记者发回的加密报告,对前线态势了如指掌。他的目光没有过多停留在双方统帅(拿破仑三世与维克多·艾马努埃莱二世对阵弗朗茨·约瑟夫)的象征意义上,而是聚焦在那些冰冷的数字和代表战术单位的符号上。

“报告部长阁下,陆军部最新通报:我军(撒丁)贝加尔迪将军所部及近卫军团,己换装科斯塔‘C1858型’步枪之部队超过六成,新式‘破壁者’线膛炮己部署至关键突击方向。”参谋长指着沙盘上几处插着蓝旗的区域汇报。亚历山德罗微微颔首,这是科斯塔商业帝国对这场战役最首接的贡献。

亚历山德罗冷静地审视着沙盘,前世的知识碎片与眼前的血腥报告相互印证。线列步兵在炮火下的脆弱,后装步枪在堑壕中的优势,线膛炮对工事的毁伤。。。技术优势能减少伤亡,却无法改变这场19世纪中期战役的绞肉机本质。每一份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都在无声诉说着钢铁与血肉的残酷方程式。

1859年6月24日黎明,战斗在震耳欲聋的炮击中拉开序幕,其规模远超之前的马真塔。轰!轰轰轰轰——!!!超过八百门火炮(法奥双方主力尽出)同时怒吼,天空瞬间被橘红色的闪光和翻滚的浓烟覆盖,大地在持续不断的猛烈震颤中呻吟。炮弹如同毁灭的冰雹,疯狂地砸落在双方的阵地、预备队集结地、乃至后方的小镇和村庄,泥土、石块、木屑、残破的肢体被狂暴地抛向天空,刺鼻的硝烟混合着血腥味和焦糊味,形成一片遮天蔽日的死亡帷幕。

紧接着是步兵线列那令人头皮发麻的、整齐而沉重的脚步声。如同移动的森林,法军深蓝色的方阵,撒丁军蓝色的方阵,奥军白色的方阵,在军官歇斯底里的口令和鼓点声中,踏着被炮弹反复耕耘过的焦土,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一步步、一列列地向着对方的枪口和炮口推进。

战斗迅速演变成一场覆盖范围极广、极其混乱和血腥的近距离绞杀。在索尔费里诺镇狭窄的街巷里,在卡斯蒂廖内外围的丘陵上,在圣马蒂诺高地的葡萄园中,双方士兵如同潮水般反复冲击、碰撞、退却、再冲击。线列步兵的齐射爆发出连绵不绝的雷鸣,白烟弥漫;刺刀见红的肉搏战在每一处断壁残垣后上演,惨叫声不绝于耳;骑兵的冲锋试图撕开缺口,却往往在密集的弹雨和炮火中化作血肉横飞的悲歌。

亚历山德罗收到的战报,字里行间都浸透着浓稠的血浆:【…圣马蒂诺高地反复易手七次!贝加尔迪将军亲率近卫团冲锋,击溃奥军精锐掷弹兵营,自身伤亡逾三成…】

【…法军左翼在索尔费里诺教堂遭遇奥军顽强抵抗,尸体堆积如山,麦克马洪元帅投入最后预备队…】

【…我‘破壁者’炮兵集中轰击奥军中央堡垒,效果显著,为步兵突击打开缺口…奥军反击炮火同样猛烈…】

伤亡数字如同失控的雪崩,每小时都在刷新着记录。初步估算,开战仅半天,双方伤亡己超过三万人。伦巴第肥沃的土地,被鲜血彻底浸透。

胜利的天平在惨烈的消耗中,艰难而缓慢地向法撒联军倾斜。撒丁陆军装备的新式步枪在堑壕争夺和村落巷战中展现出明显优势,射速快、精度高,尤其在防守和逐屋清剿时效果显著。新式线膛炮对奥军坚固支撑点的精确打击也功不可没。下午时分,奥军防线多处被突破,阵型开始动摇。

黄昏时分,当夕阳将索尔费里诺染成一片触目惊心的血红时,奥军终于支撑不住,开始了全面溃退,法撒联军取得了这场史诗般战役的惨胜。战场宛如地狱:目光所及之处,尽是层层叠叠、姿态各异的尸体;伤员的哀嚎声在暮色中此起彼伏,令人心碎;硝烟混合着浓重的血腥味,经久不散。秃鹫和乌鸦成群结队地盘旋,发出不祥的鸣叫。

“赢了!”热那亚海军部指挥塔内,参谋军官们爆发出压抑后的欢呼。亚历山德罗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喜色,他手中捏着一份刚刚由特殊渠道(黑水在法国军营附近的秘密联络点)送来的密报,以及一份《复兴报》战地记者发回的、描述拿破仑三世视察战场惨状时的细节报告。

密报内容简短却惊心:皇帝(拿破仑三世)目睹战场惨状,呕吐不止,面色惨白,连呼‘太可怕了!’其近臣(尤指欧仁妮皇后派系及部分保守派)力劝‘见好就收’,言‘奥地利崩溃恐引俄国干涉,普鲁士坐大’,‘撒丁野心需遏制’…

记者报告则描绘了拿破仑三世在残肢断臂的战场上那“震惊、恐惧、甚至有些茫然”的表情。

“果然……”亚历山德罗低声自语,深灰色的眼眸中寒光闪烁。索尔费里诺的胜利,是用尸山血海堆砌而成的,它重创了奥军主力,却也彻底吓破了拿破仑三世的胆。法国人己经不想再流更多的血,更不想看到一个在撒丁领导下统一强大起来的意大利出现在自己南方。那份深藏于普隆比耶尔密约背后的猜忌与算计,正随着战场上飘散的血腥味,迅速发酵、膨胀,即将化为冰冷的背叛。

亚历山德罗还注意到《复兴报》战地记者还发回关于救护站的报道:战场后方临时搭建的救护站,是比前线更令人绝望的人间地狱。缺医少药,简陋的帐篷根本无法容纳潮水般涌来的伤员;断肢残躯堆积如山,痛苦的呻吟、绝望的哀嚎日夜不息。烈日的暴晒加速了伤口的溃烂和瘟疫的滋生,随军牧师麻木地为垂死者做着临终祷告。亚历山德罗想到的现代战地医疗系统,命令海军和黑水安保成立专门的战地医疗队,加大相关投入,这是他之前的疏忽。

陆军部催促扩大新式武器生产订单的电报几乎与捷报同时抵达。亚历山德罗冷眼看着那份充满亢奋的订单要求,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他提笔批示:“兵工厂产能全开,优先保障陆军订单。但原材料采购需谨慎,留意国际价格波动。”他嗅到了风暴的气息,开始下意识地收紧帝国的现金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