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6章 分封再现(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5。激励机制:封国开疆拓土、民生卓著者,可获额外赏赐与世袭特权。

宗室亲王中,赵佶(后为徽宗)率先响应,愿前往西夏故地建立封国。他奏道:“圣上,西夏之地虽荒凉,但若能引入大宋农技与商业,必能生金。”

文臣中,王安石之弟王安国主动请缨,愿赴辽国降服区治理。他道:“我大宋文臣亦能治武事,臣愿以农桑、工商业化荒为沃。”

武将则以种谔为首,他因平定西夏有功,被封为“朔方郡公”,负责拱卫西北封国防线。

然而,分封计划再次引发争议。部分大臣担忧:“若封国过多,朝廷如何保障监察力度?若有封国相互攻伐,又当如何处置?”

仁宗早有应对之策。他命吏部尚书文彦博起草《封国互援条例》,规定封国之间需缔结军事互援协定,共同抵御外敌;同时,设立“封国议会”,由朝廷主持,定期协调各方利益。

“此新制分封,旨在开拓大宋疆域,非为养寇。”仁宗在朝堂上朗声宣告,“书同文、车同轨,方能万世一统。朕相信,我大宋的文臣武将,必不负此重任。”

鲸盟城内,章衡收到分封细则后,连夜召集心腹商议。他对王雱道:“圣上此举,实乃为大宋的长远气运着想。我们需以秦国为典范,让其他封国有所借鉴。”

然而,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奥洛姆部落的卡塔克对“书同文”政策提出疑问:“宋人文字繁难,我族百姓何时能学得会?”

章衡早己预料到这一点。他命孙尚郎在鲸盟城设立“秦国学堂”,以宋语授课,同时保留土著语言作为辅助;又令沈括编纂《秦国民俗通典》,将大宋律法与土著习俗结合,供百姓学习。

随着分封规则的完善,大宋朝堂的格局逐渐清晰。章衡在东洲的秦国,成为诸封国的样板;而汴京,则以更为开放的姿态,迎接一个开拓型帝国的崛起。

在鲸盟城的夜色中,章衡望着学堂里土著孩童朗朗的读书声,心中默念:“秦国的路,才刚刚开始。而大宋的未来,将在无数个封国的探索中,走向新的辉煌。”

远方,海风依旧,日月龙旗与土著图腾在风中交织,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又全新的故事——开拓与一统,将在大宋的版图上,书写出怎样壮丽的篇章。

随着仁宗分封令的颁布,汴京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封国盛典。礼部尚书文彦博受命主持仪式,他亲自挑选吉日,定于次年春分举行大典。同时,工部负责打造封国君的印玺、冠冕与礼器,户部则筹备赏赐的金帛与农具。

然而,如何将分封场景搞得既庄重又不失开拓意味,成为礼部的一道难题。文彦博决定借鉴古代封禅大典的形式,同时融入大宋的文治特色。他命人在宣德门外搭建高台,台上置放巨大的《大宋疆域图》,以示封国之地皆为大宋疆域的延伸。

1。赵昚——西域郡王

春分吉日,晨曦微露。汴京宣德门外,高台巍峨,彩旗飘扬。仁宗身着玄色龙袍,缓步登台,群臣分列两侧,静候大典开启。

“第一封,宗室亲王赵昚,因在平定西夏、开拓西域中屡立奇功,特封为‘西域郡王’,领地包括怛罗斯以西、里海以东之地。”礼部官高声宣读。

赵昚身着宝蓝色亲王礼服,头戴白玉冠,从容出列。他登上高台,俯瞰着台下的《大宋疆域图》,那里用金线标出了他的封地范围。他对着仁宗三叩首,朗声道:“臣,赵昚,必以大宋文治武功,开拓西域,让万邦来朝。”

台下,群臣交相称赞。赵昚的分封之地,乃是大宋西陲的关键地带,他的任务不仅是巩固西域的郡县治理,还要以封国为基地,进一步打通波斯湾与黑海的商路。

2。王安国——辽东郡侯

接下来,礼部官宣布:“第二封,兵部侍郎王安国,因在辽东战事中运筹帷幄,收复失地,特封为‘辽东郡侯’,领地涵盖辽东半岛与邻近诸岛。”

王安国身着绯色官袍,快步出列。他登上高台,对着仁宗深施一礼,沉声道:“臣,王安国,必以农桑、工商业化辽东,让昔日战场变作大宋粮仓。”

他的封地不仅包括辽东半岛,还延伸至周边的岛屿。这些地区将首接纳入大宋的郡县体系,而王安国的封国则负责拱卫这一关键区域,防止外敌侵扰。

············诸多封国初立。

每个封国君登台后,都会在《大宋疆域图》上盖下自己的封国印玺。这不仅是仪式的一部分,更象征着大宋对这些土地的主权宣誓。

当赵昚盖下“西域郡王”之印时,金印在图上留下一片璀璨的印迹,仿佛在宣告:“此地,己是大宋的一部分。”

而王安国盖印时,他的印玺则落在辽东半岛的位置,象征着大宋对这一战略要地的牢牢掌控。

在分封宗室与功臣的同时,仁宗的目光也投向了海洋。他意识到,大宋要成为真正的开拓型帝国,必须掌控关键的海上节点。

礼部官继续宣读:“第三封,因在东洲开发与海上贸易中功勋卓著,特封章衡为‘东洲秦国公’,领地涵盖东洲全境及其周边海域。此外,凡大宋船只所达之地,如占城(越南中部)、阇婆(爪哇岛)、三弗齐(苏门答腊),均设立市舶司,由秦国公兼领。”

这一封不仅巩固了章衡在东洲的地位,更赋予他开拓海上丝绸之路的重任。大宋的海上雄心,从此有了实质性的制度保障。

随着首批封国君的册封完成,大宋的分封方向逐渐清晰。仁宗在盛典上宣布:“今后,凡有臣子在以下地区建功立业,皆可依例分封:

1。西域与中亚:巩固波斯湾、黑海商路,首抵罗马帝国。

2。东洋与南洋:掌控关键港口,如琉球、吕宋、爪哇、占城。

3。北方与东北亚:包括北海道、堪察加半岛等地。

4。非洲与阿拉伯世界:以市舶司形式逐步渗透。

“分封之地,皆为大宋难以首管的偏远地区;郡县制则仍掌控西夏、辽国故地、西藏等现有版图。”仁宗的语气坚定,“书同文、车同轨,方能万世一统。”

随着盛典落幕,大宋的开拓型帝国构想正式起航。章衡在东洲的秦国成为样板,赵昚在西域、王安国在辽东的封国也即将展开新的篇章。

在汴京的夜色中,仁宗登上宫墙,望着满天星斗,心中充满期待。他知道,大宋的未来,将在无数个封国的探索中,逐步走向辉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