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3章 北海船厂(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为“火井”,深三丈,井口首径丈余,井壁以耐火砖砌成,内烧鲸脂与松炭,昼夜不熄。

井上架铁梁,梁悬铁桶,桶内盛铁水,桶底有孔,孔下置沙模,铁水倾泻,即成龙骨。

一为“冰井”,深五丈,井口覆铜盖,盖下藏冰,冰中埋铁。

铁条烧红后,插入冰井,瞬间冷却,硬度倍增,此法名曰“冰淬”。

火井与冰井之间,是一条“水龙渠”。

渠水引自贝加尔湖,经铜管注入火井,遇热化汽,汽力推动铁轮,铁轮带动鼓风,鼓风催旺炉火。

整套装置,由十名“水龙匠”昼夜看守。

水龙匠皆选自流鬼部少年,因他们耐寒、识水性,又擅修水车。

少年们赤足踏水,口中唱着自编的《水龙歌》:

“水龙水龙,喷火成龙;

铁骨铁骨,淬水成骨;

龙骨成,大宋兴;

龙骨断,大宋痛……”

歌声与炉火、与铁锤、与鲸脂的噼啪声,汇成一支独特的“船厂交响”。

三日后,午夜。

船厂中央,第一根“钢骨鲸皮”龙骨下水。

龙骨长五丈,重两千斤,通体百炼钢,外包鲸皮,皮上刷桐油三层,防火、防蛀、防冰。

龙骨两侧,各挂十只火井,火井内燃鲸脂,火光透过鲸皮,把整条龙骨映得通红,像一条浴火的鲸。

章衡披大氅,立于龙骨之首,举火折。

“试火!”

火折掷出,落在龙骨中央。

“轰——”

鲸脂遇火,瞬间腾起丈余烈焰,整条龙骨在火中弯曲,却不断不裂,反而发出低沉的“嗡嗡”声,似鲸歌,又似龙吟。

火光照亮西野,映出一张张被寒风吹裂的脸。

鲁大川高举铁锤,猛击龙骨中央。

“当——”

锤落骨弹,声如洪钟。

“钢骨成!”

八万民夫齐声高呼,声浪震得远处雪峰簌簌落雪。

章衡抬手,呼声顿止。

“钢骨成,只是开始。

三日后,第一艘破冰舰‘北海一号’,将挂狼头旗,首航狼居胥!

到那时,我要让草原诸部看见——

宋人不仅能用羊毛织网,

更能用鲸骨造船,

用百炼钢犁开万里冰原!”

雪落无声,却在每个人心里砸出一声回响。

火光照处,十万根骨头排成的森林,仿佛同时苏醒,发出低沉而悠长的共鸣——

那是北海船厂的第一声心跳,也是大宋北方航路的第一声号角。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