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章 新芽破土暖与跨洲互助忙(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二卷地脉守航:极地的旧信标-后记续·新芽破土暖与跨洲互助忙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照进麦田,小诺就举着小铲子跑到雪水麦种的种植区——土里果然冒出了点点嫩绿,芽尖顶着细碎的土粒,像刚睡醒的小脑袋。“老农夫!发芽啦!”她蹦着喊,声音惊飞了田垄边的小鸟,念念立刻凑过来,掏出放大镜蹲在旁边看:“芽尖上有小绒毛!像给麦子穿了件小毛衣!”

老农夫提着水壶快步走来,壶嘴对着新芽旁的土轻轻浇,水流细得像丝线:“不能浇太急,会冲倒新芽,得让水慢慢渗进土里。”他从口袋里掏出包细麦麸,撒在新芽周围:“这是‘护芽粉’,能防小虫子,还能当肥料,让芽长得壮。”阿伯也走过来,用树枝在新芽旁轻轻划了圈浅沟:“老队长说,给新芽围圈‘透气沟’,根能长得深,以后抗风。”

实验室里,苏芮刚接完南极的通讯,眉头轻轻皱着:“南极的麦苗有点缺光,保温棚的玻璃被冰雾蒙住了,透光不好,叶子有点发黄。”林野立刻调出南极保温棚的设计图:“让他们用反光镜!冰原雪叔那边肯定有多余的,我们联系雪叔,让他先送几面过去,等周末我们再送新的玻璃。”

小诺和念念听到消息,立刻跑去翻手工箱——她们要做“反光小挂饰”,用麦秆编小圆盘,贴上锡箔纸,送给南极的队员。“锡箔纸能反光,挂在保温棚里,就能给麦苗补光啦!”念念边贴边说,小诺则在挂饰上系了根红绳,绳尾拴着颗小沙棘果:“沙棘果是沙漠的朋友,让它陪着麦苗,就不怕冷了。”

中午,雪叔的通讯就回了过来,附了张反光镜的照片——十几面银色的反光镜堆在冰原上,旁边放着个麦穗挂坠。“反光镜下午就用飞船送过去!”雪叔的声音透着爽快,“我还在每面镜子上贴了麦叶贴纸,跟你们的挂饰配成一对!对了,冻浆果冻好了,装在保温箱里,跟反光镜一起送,让南极的小家伙们尝尝鲜!”

渔姐的消息也跟着到了,是段海边种麦的视频——她在海边选了块向阳的地,刚翻好土,队员们正往土里撒营地送的丰收麦种。“海边的土有点咸,我掺了点海带灰,能中和咸味,”渔姐蹲在田垄旁,对着镜头展示麦种,“等明年你们来,就能看海风吹麦浪啦!”

下午,林野和赵柯带着新玻璃和小诺的反光挂饰,乘飞船去南极。保温棚里,队员们己经用雪叔送的反光镜布置好了,阳光透过镜子反射在麦苗上,叶子慢慢恢复了翠绿。“你们的挂饰太好用了!”队员举着麦秆挂饰,挂在反光镜旁,“风一吹,反光还会晃,麦苗能晒到更多太阳!”林野帮着换好新玻璃,赵柯则给麦苗浇了点地脉泉水:“这水能让麦苗更耐旱,就算以后缺光,也能撑得久点。”

返程时,飞船路过峡谷,阿岩在空地等着——他手里捧着个竹篮,里面装着成熟的沙棘果,还有几株新培育的沙棘苗。“沙棘苗长得快,我选了几株耐冷的,你们带回去种在营地的麦田旁,”阿岩递过篮子,“沙棘果能熬酱,煮麦粥的时候放一勺,酸甜开胃,给老农夫尝尝!”

回到营地时,老农夫正用新磨的麦粉做“芽麦糕”——把刚发芽的麦种磨成粉,加了点蜂蜜,蒸得松软香甜。“给各据点寄点,”他把糕装在竹盒里,每个盒子里都放了片刚冒芽的麦叶,“让他们尝尝‘新芽的味道’,也知道咱们的雪水麦种长得好。”

傍晚,大家围坐在新芽旁,通讯器里传来各据点的好消息:南极的麦苗彻底恢复了翠绿,雪叔的反光镜还帮冰原的麦苗增加了光照,渔姐的海边麦种己经冒出小芽,阿岩的沙棘苗在峡谷扎了根。小诺和念念把剩下的反光挂饰挂在麦垄边,风一吹,锡箔纸反射的光晃在新芽上,像撒了层星星。

阿伯掏出老队长的笔记,翻到新的一页,写下:“新芽破土,跨洲互助,守护不止于战,更在日常点滴。”他抬头看向远处的感应网屏幕,各据点的信号闪着暖亮,又低头看了看脚边的新芽,嘴角慢慢扬起——这就是他们守护的意义,不仅是挡住外敌,更是让这片土地上的生命,能好好生长,让跨洲的情谊,能像麦种一样,落地生根,抽芽结果。

夜色渐深,营地的灯光温柔地罩着麦田,新芽在土里悄悄生长,通讯器里偶尔传来各据点报平安的消息,感应网的微光在实验室里闪烁。没有人急着迎接未来,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守住当下的每一寸土、每一株芽、每一份联结,未来的麦浪,一定会比今年更金黄,未来的团圆,一定会比今年更热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