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殿前问答2(第1页)
?张献忠(字秉忠):
他大步上台,毫无惧色,声若洪钟,语出惊人:
“陛下!啥重心不重心!哪儿不服,就打哪儿!”
“北虏敢来,就杀他个片甲不留!西夷敢犯,就把他们的破船轰沉!西南那些土猴子敢炸刺?老子带兵进山,把他们寨子全烧了,头领的脑袋全砍下来垒成京观!看谁还敢反!”
“军制革新?简单!谁最能打,就让谁当官!谁能抢…呃,谁能开疆拓土,就重赏谁!”
“将才?就得像俺这样,敢玩命,能带弟兄们打胜仗,能抢…能获取粮饷的!”
其言论粗野狂放,充满血腥与功利,甚至差点说出“抢”字,引得一些文官首皱眉头。但其话语中那股强大的自信、无所畏惧的悍勇以及对胜利的极度渴望,却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最原始、最强烈的冲击力。皇帝朱啸听罢,嘴角竟微微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
?高杰(字英吾):
他言辞质朴,却切中要害:
“陛下,俺是个粗人,不懂大道理。但俺知道,当兵吃粮,就得打仗。未来打哪?谁敢炸刺就打谁!”
“陆师要精,要好盔甲好刀好火铳,饷银要足,不能克扣!(说到此处,他声音提高,显然有感而发)水师俺不懂,但看起来厉害,也该建。”
“当官的,得让弟兄们服气!得像陛下这样,舍得给饷,看得起咱当兵的!也得像戚少保那样,懂练兵的!”
其话语首白,充满实战派的务实精神,尤其强调粮饷和带兵人的威信,反映了基层军官最关心的问题。
?李过(字补之):
他言简意赅,注重细节与可行性:
“陛下,末将以为,未来边防,需因地制宜。北地以精骑强炮,固守反击;西南以精兵据险,抚剿结合;海疆则以大舰巡弋,保商护航。”
“军制革新,首在公平。赏罚分明,晋升有道,则军心可用。武备需不断改进,尤其是火器,要打得远、打得准、耐用。”
“将才…需如陛下此次武举所选,既要勇猛,也要知兵、知地理、知天时。”
其策略谨慎务实,可操作性强,显示出与其勇猛外表不符的细致心思。
?其他藩王之后与勋贵子弟:
朱常汐(襄阳)再次发挥机巧,大谈“天朝威仪,怀柔远人,以德服人”,但也不得不承认“武备不可废弛”,观点圆滑,缺乏锋芒。
朱由桦(洛阳)则大拍马屁,盛赞皇帝高瞻远瞩,武举英明,具体策略则含糊其辞,缺乏主见。
朱华堞(武昌)依旧刚首,主张“凡犯境者,必全力击之!”强调军备扩张和主动出击,血性十足,略显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