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章 龙争虎斗(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高杰!来!让老子看看你的斤两!”张献忠手持未开刃的朴刀,豹眼圆睁,战意滔天!

“怕你不成!”高杰低吼一声,舞动一柄训练用青龙刀,势大力沉!

二人瞬间斗在一处!刀光闪烁,风雷之声大作!张献忠的刀法狂野霸道,攻势如潮,每一刀都带着撕裂一切的杀气;高杰的刀法则沉稳刚猛,守如山岳,攻如雷霆!二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转眼间斗了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擂台被震得咚咚作响,台下喝彩声震天动地!

最终,高杰卖个破绽,诱张献忠全力劈来,随即巧妙侧身,刀杆顺势一拨,用巧劲借力打力,张献忠收力不及,一个踉跄竟被带下擂台!

“啊呀!首娘贼!”张献忠落地,暴跳如雷,却也不得不服,“高蛮子!算你狠!下次老子定赢你!”

高杰站在台上,拄刀喘息,拱手道:“承让!张兄好武艺!”一场龙争虎斗,以高杰的险胜告终。

?“枪剑争锋”——李过vs徐胤爵!

魏国公之后徐胤爵主动挑战李过,二人一使长枪,一用长剑,风格迥异。徐胤爵剑法轻灵,身法飘逸,家传绝学施展出来,剑光如雪,攻势如水银泻地。李过则沉稳如山,长枪如龙,守得滴水不漏,枪尖每每于不可思议处点出,逼得徐胤爵回剑自守。二人你来我往,精彩纷呈,最终李过以一记简洁迅猛的“中平枪”破开剑网,枪尖虚点在徐胤爵喉前三寸处,胜得干脆利落。徐胤爵收剑入鞘,心服口服:“李兄枪法如神,在下佩服!”

?“刚柔并济”——惠能vs石猛!

少林武僧惠能与寒门力士石猛的对决引人注目。石猛势大力沉,一柄开山斧虎虎生风,攻势如暴风骤雨。惠能则以双棍应战,棍法绵密,柔中带刚,似缓实疾,总能于间不容发之际化去石猛的猛攻,并以精妙招式反击。石猛久攻不下,心浮气躁,被惠能一记“缠字诀”锁住斧柄,顺势一带,脚下轻轻一绊,庞大的身躯顿时失去平衡,跌下擂台。惠能合十道:“石施主,承让了。”石猛爬起身,挠头憨笑:“和尚好本事,俺服了!”

?“新旧之争”——刘肇基vs赵承霄!

抚宁侯之子刘肇基刀法沉猛,经验老到,与海军学员赵承霄展开激战。赵承霄虽力量稍逊,但身手敏捷,打法灵活,充分运用了海军训练的近身格斗技巧,闪转腾挪,寻隙而进。刘肇基一时竟难以适应这种新颖打法,虽守得严密,却也被逼得有些狼狈。最终,赵承霄体力稍有不济,被刘肇基抓住破绽,一刀逼退,主动认输。刘肇基拄刀喘息,赞道:“赵兄弟好身手,若再战下去,胜负难料!”

?“智斗傲气”——钱知晏vs朱华堞!

海军钱知晏对阵藩王之后朱华堞。朱华堞刀法凶猛,气势逼人,一上来就猛攻不止。钱知晏则避其锋芒,以游走和格挡为主,不断消耗对方气力,并仔细观察其套路。待朱华堞攻势稍缓,气息紊乱之际,钱知晏突然发力,剑招迅疾精准,专攻其必救之处,瞬间打乱其节奏,最终趁其回刀不及,一剑点中其手腕,逼其撒手弃刀。钱知晏收剑行礼:“朱兄,承让。”朱华堞面色铁青,冷哼一声下台,心中却知对方赢得漂亮。

?“巧技对决”——王和尚vs陈二牛!

王和尚(张献忠同乡)与陈二牛相遇。陈二牛不仅机关术了得,近身格斗亦是以巧取胜,身法诡异,招式刁钻,常从意想不到的角度进攻。王和尚则稳扎稳打,以不变应万变。二人缠斗良久,陈二牛卖了一个假破绽,顺势将王和尚推出擂台界线,险胜一招。

?其他较量:

海军其他学员们并非擂台主角,他们更注重团队和战术,个人武艺多在中上水准,孙景和、周砚辞等人上台,打法严谨,攻守有度,胜败参半。

藩王之后:朱华堞(武昌)性情刚猛,上台挑战,刀法凶猛,连胜两场,最后败于一位江湖高手之手,虽败犹荣。朱由桦(洛阳)则滑溜异常,上台虚晃几招,见对手厉害便主动认输,保全颜面。朱常汐(襄阳)根本未上台,笑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2。沙盘推演(团队指挥):

另一边,数张大型沙盘前,气氛紧张。考生抽签分组,模拟指挥一营兵力,进行攻防对抗。考题包括“山地隘口争夺战”、“河川强渡与阻击”、“丛林扫荡与反伏击”等。

?海军学员团队(赵承霄、钱知晏、孙景和等)在此项展现出压倒性优势。他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情报分析,有人负责地形利用,有人负责兵力调度,有人负责后勤支援。决策高效、协同无缝,战术运用极其合理且富有创造性,往往能以最小代价达成目标,其现代化的参谋作业和指挥模式,让担任裁判的资深将领们叹为观止。

?杨文岳带领的小组,策略稳重,谋划周全,步步为营,同样表现出色。

?张献忠带领的小组,则充满了冒险与激进,他往往出人意料,敢于冒险,有时能奇兵制胜,有时却因孤军深入而惨败,让裁判们又爱又恨。

?高杰小组,战术首白,强调正面突破和勇猛冲击,执行力强,但略显缺乏变通。

?李过小组,则注重细节和侦察,用兵谨慎而精准,善于发现并利用对手的弱点,成绩稳定优异。

最终的沙盘推演冠军,毫无悬念地被海军学员团队夺得。他们的表现,不仅赢得了比赛,更向全场宣告了新式军事教育与指挥体系的巨大优越性。

至此,所有考核项目全部结束!

校场之上,有人欢欣鼓舞,有人扼腕叹息,有人自信满满,有人忐忑不安。持续十余日的武举大比,汇聚了来自帝国西方的英才,经历了体能的锤炼、武艺的比拼、智谋的角逐、专业的较量,最终,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那座高高的阅兵台,等待着最终的裁决。

皇帝朱啸全程密切关注着最后阶段的比试,尤其是沙盘推演。他对海军学员的表现尤为满意,对杨文岳的周全、高杰的勇猛、张献忠的悍勇、李过的沉稳也各有赞许。

“好!甚好!”皇帝对左右道,“勇猛者,可为锋矢;谋略者,可为大脑;专业者,可为臂膀;奇能者,可为巧手。此届武举,收获颇丰!大明未来之将星,多出于此矣!”

“传旨,命兵部、内阁、五军都督府、海军衙门,即刻进行最终评定!朕要尽快看到总榜排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