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勋贵末路(第1页)
乾清宫暖阁,烛火在精致的宫灯内跳跃,将明暗不定的光影投在朱啸冷峻如冰雕的脸上。御案之上,堆积如山的卷宗散发着无形的压力:隐鳞营的密报墨迹犹新,方正化从诏狱深处带来的审讯口供甚至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腥气,龙鳞卫抄家的清单则像一张张催命符,详细罗列着勋贵们触目惊心的罪证。空气仿佛凝固成了生铁,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王承恩垂手侍立,屏息凝神。方正化一身黑色劲装,刚从诏狱赶来,身上那股洗刷不掉的、混合着刑具铁锈与干涸血液的冷冽气息,无声地弥漫开来,更添几分肃杀。
“陛下。”方正化躬身,双手捧上一份边缘沾染着暗褐色的口供纸,声音低沉而清晰,“成国公朱纯臣,己招认!其通过族侄——蓟镇参将朱国彦——私通建奴,泄露蓟镇布防图!换取建奴承诺,待其入关后,保朱家永镇蓟州!”
朱啸的眼神没有丝毫波动,只有瞳孔深处,仿佛有熔金般的火焰在无声地燃烧。
王承恩立刻上前一步,声音同样低沉却带着一种宣读判决的力度:“定国公徐允祯府中,抄出与蒙古诸部往来密信,约定若京畿有变,引蒙古骑兵入关‘靖难’!襄城伯李守锜,倒卖军器至口外,资敌银两超百万!其余勋贵,侵吞军田、私蓄甲兵、勾结白莲妖人…种种罪证,铁证如山!”
朱啸的目光从堆积的罪证上移开,落在了御案一角。那里静静躺着一枚沉甸甸的物事——从成国公府抄出的“世袭罔替”丹书铁券。冰冷的金属在烛光下泛着幽冷的金光。他伸出手,指尖缓缓划过铁券上冰冷、坚硬的鎏金文字,那象征无上荣宠与特权的字迹,此刻只让他感到刺骨的讽刺与滔天的怒火。
“丹书铁券,免死金牌…”朱啸的声音如同深潭寒冰,每一个字都带着彻骨的寒意,“太祖赐此,是酬尔等先祖开国之功!是望尔等世代忠君报国!而今…”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利刃出鞘,“却成了尔等通敌叛国、祸乱朝纲的护身符?!此物…留之何用?!”
话音未落,他猛地抓起那枚沉重的铁券,手臂肌肉贲张,带着雷霆万钧之势,狠狠砸在御案之上!
“砰——!!!”
一声沉闷如惊雷的巨响在暖阁内炸开!沉重的铁券将坚硬的紫檀木案面砸出一个深坑,案上文牍笔墨剧烈跳动!
“传旨!”朱啸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意志,响彻殿宇:
“成国公朱纯臣、定国公徐允祯、襄城伯李守锜…等一十二家勋贵,世受国恩,不思报效!结党营私,侵吞军饷,私蓄甲兵,通敌叛国!罪不容诛!着即褫夺所有爵位、封号、俸禄!抄没家产!男丁十六岁以上,尽诛!女眷没入教坊司!余者流放琼州,永世不得归京!”
“凡涉事勋贵子弟,在军中、朝中任职者,一体锁拿!由龙鳞卫会同三法司,严审定罪!绝不姑息!”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枚砸凹了御案的铁券上,眼中寒芒爆射:“其府中抄没之丹书铁券…尽数熔毁!铸成‘警世钟’,悬于午门之外!朕要让天下人看看,这‘免死金牌’…保不了卖国贼的狗命!”这道旨意,彻底宣判了勋贵世袭特权的死刑!
最后,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冰冷的字眼:“另,蓟镇参将朱国彦,凌迟处死!诛三族!首级传示九边!”这道旨意,如同无形的寒冰之刺,瞬间穿透了殿内凝固的空气,目标首指边军将领的脊梁!
王承恩与方正化同时躬身,凛然应诺:“遵旨!”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一场席卷整个勋贵阶层的滔天血浪,己然决堤!
翌日,奉天殿。
金碧辉煌的大殿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死寂。百官垂首,如同泥塑木雕,连呼吸都刻意压得极低极轻,生怕一丝声响引来那无形的雷霆。往日勋贵云集的勋贵班列,此刻空了大半,留下刺眼的空缺,如同被硬生生剜去的血肉。
龙椅之上,朱啸身着玄色龙袍,面无表情,眼神如同冰封的幽湖,深不见底。新入阁的袁可立等人肃立文官班首,面色凝重。王承恩手持明黄圣旨,立于丹陛之下,他的身影在空旷的大殿中显得格外高大,也格外肃杀。
王承恩缓缓展开圣旨,尖利而冰冷的声音如同丧钟敲响,一字一句,清晰地砸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查成国公朱纯臣、定国公徐允祯、襄城伯李守锜…等一十二家勋贵,世受国祚,不思报效…”
“结党营私,侵吞军饷,私蓄甲兵,通敌叛国…罪证确凿,罄竹难书!”
“…罪不容诛!着即褫夺所有爵位、封号、俸禄!抄没家产!男丁十六岁以上,尽诛!女眷没入教坊司!余者流放琼州,永世不得归京!”
“凡涉事勋贵子弟,在军中、朝中任职者,一体锁拿!严审定罪!绝不姑息!”
“其府中丹书铁券…尽数熔毁!铸成‘警世钟’,悬于午门!”
“蓟镇参将朱国彦,凌迟处死!诛三族!首级传示九边!”
“尽诛”、“抄没”、“流放”、“熔毁铁券”、“凌迟”、“诛三族”…这些血腥残酷的字眼,如同无形的重锤,一次次狠狠砸在群臣的心脏上。殿内死寂得可怕,连心跳声都清晰可闻。残余的几位未涉核心的勋贵,如同被抽去了脊骨,首接在地,面无人色,抖若筛糠。文官队列中,那些与勋贵有千丝万缕勾连的人,更是汗透重衣,牙齿都在打颤,仿佛那冰冷的锁链下一刻就要套上自己的脖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