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龙田问策(第1页)
紫禁城的深秋,肃杀中透着一丝不同寻常的躁动。当陈守义风尘仆仆、在龙鳞卫的严密护送下踏入承天门时,他瘦削的身躯裹在略显宽大的青衫里,怀中紧抱着那卷用油布层层包裹的《金薯传习录》先祖手稿,每一步都踏得沉重而恍惚。巍峨的宫殿如同匍匐的巨兽,冰冷的金砖反射着天光,甬道两侧持戟而立的玄甲武士目光如刀,空气中弥漫的无形威压几乎让他窒息。先祖陈振龙当年穿越吕宋惊涛,或许也不及他此刻踏入这帝国心脏的万分之一紧张。
乾清宫西暖阁的门无声滑开。陈守义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擂鼓般的心跳,垂首躬身,几乎是挪了进去。暖阁内弥漫着淡淡的龙涎香和墨香,书案后,一道玄色的身影正背对着他,负手立于悬挂的巨幅舆图前,目光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落在帝国最南端的闽地。
“草…草民陈守义,叩…叩见吾皇万岁!”陈守义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死死抵在冰凉光滑的金砖上,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怀中的手稿硌得他生疼,却如同唯一的救命稻草。
朱啸缓缓转过身。他没有立刻叫起,熔金般的眸子带着“真龙之瞳”开启时特有的、洞穿灵魂的锐利,平静地审视着地上这个卑微颤抖的身影。陈守义身上洗得发白的青衫,指缝里残留的粉笔灰,眼中那份混杂着巨大惶恐、一丝书生意气以及被强行点燃的倔强…所有细节,如同白纸黑字般清晰呈现在朱啸眼前。
“起来说话。”朱啸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驱散了部分陈守义的恐惧。
陈守义战战兢兢地起身,依旧不敢抬头,双手恭敬地将怀中油布包裹高举过头顶:“草…草民携先祖遗泽,《金薯传习录》手稿…敬献陛下!”
王承恩上前接过,小心地放在书案上。朱啸并未立刻去翻看,目光依旧落在陈守义身上:“陈振龙公,万历二十一年,甘冒奇险,自吕宋夹带薯藤而归。其心可昭日月,其志…在救民于饥馑。然其功未显,其名不彰,乃朝廷之失,地方之惰。”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清晰地敲在陈守义心上,“朕今日宣你入京,一为彰表先贤,立碑传颂,使其功绩,彪炳青史!二为…承其遗志!”
朱啸绕过书案,走到那几口盛放着马铃薯、甘薯、玉米种子的藤筐旁,抓起一把金灿灿的玉米粒,又拿起一枚沾着新鲜泥土的甘薯。
“此三物,乃朕得天所授之神种!耐瘠薄,抗灾荒,亩产…数倍乃至十数倍于稻麦!”他走到陈守义面前,将那枚沉甸甸的甘薯递了过去,“看看,与你先祖当年带回的‘朱薯’,可像?”
陈守义颤抖着双手接过那枚紫皮甘薯,指尖传来的触感冰凉而熟悉!他猛地抬头,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这甘薯…比他记忆中先祖带回的藤蔓所结更为硕大!但那份沉甸甸的份量,那泥土的气息…唤醒了血脉深处的记忆!
“像…太像了!陛下!此…此乃甘薯无疑!只是…更为精壮!”他声音哽咽,先祖的身影仿佛跨越时空,与眼前这位年轻的帝王重合。
“像就好。”朱啸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农政司初立,徐光启主事,于京畿御田试种此三物。然,朕的胃口,不止京畿!”他的声音陡然转沉,带着一种掌控乾坤的决断,“朕要此神种,遍植大明!北至九边苦寒之地,南达瘴疠烟瘴之乡!要让这天下田亩,无论沃土瘠壤,皆能产出活命之粮!要让朕的子民,再无易子而食之惨剧!”
他的目光如同实质的探针,死死锁住陈守义瞬间苍白的脸:
“江南!鱼米之乡,亦多膏腴之地!然其田亩,多在谁手?其米粮命脉,又握于谁掌?”
“新粮若广植江南,丰产则米贱,断了某些人囤积居奇、操控市价、吸食民髓的财路…他们会如何?”
“朕…要你陈守义,领农政司副使衔!持朕金牌!总揽江南新粮推广事宜!”
“朕给你权!给你钱!给你龙鳞卫护身!”
“朕只问你…”朱啸的声音如同九幽寒风,带着最后的、也是最致命的拷问,“…可还有当年你先祖,为一口活命粮,敢闯龙潭虎穴的…胆?!”
“轰隆——!”
陈守义只觉灵魂都在震颤!巨大的压力如同山岳般压下!江南士绅…那些盘根错节、动辄能影响朝局的庞然大物!他一个落魄塾师…如何撼动?先祖的勇气…他真的有吗?
他下意识地看向书案上那卷油布包裹的《金薯传习录》,先祖陈经纶在序言中泣血写下的“但求活民,死而无憾”八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心上!
一股滚烫的热血,混合着对先祖的愧疚、对皇帝的感激、对天下饥民的悲悯,以及被这绝境逼出的最后一丝血性,猛地冲上头顶!
“臣…陈守义!”他猛地再次跪倒,这一次,脊梁却挺得笔首,声音虽嘶哑,却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蒙陛下天恩,擢拔于草莽!先祖遗志,守义…万死不敢忘!江南纵是刀山火海,守义…愿为陛下前驱!为天下苍生…争此活路!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好!”朱啸眼中熔金般的火焰大炽,上前一步,亲手将陈守义扶起,“朕…没看错人!陈氏一门忠烈,活民之功,当流芳百世!你族中子弟,凡通农事、晓文墨者,皆可荐入农政司或地方农官!朕…许你陈家,一个世代司农的功名前程!”
同日,京师各茶楼酒肆、勾栏瓦舍。
《大明日报》带着油墨的清香和雷霆万钧的笔力,如同无形的风暴,席卷了大街小巷。头版头条,触目惊心:
【伪诏现形!钱谦益等东林逆党持假诏逼宫谋逆,尽数伏诛!】
下方是承天门广场上东林党人被龙鳞卫锁拿的速写画,钱彪指认、钱谦益吐血倒地的细节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旁边配以被焚烧的伪诏残骸特写,以及朱啸那“朕的江山,朕的法统…不需要这鬼蜮伎俩来证明!”的铿锵御批!字字如刀,将东林党最后的“悲壮”面具撕得粉碎!
第二版:
【无锡急报!东林书院惑乱之源被拔除!】
报道详细描述了龙鳞卫查封书院、拆匾焚书、推倒“清议”石碑的过程,重点突出了搜出的千份伪诏抄件和讨伐檄文,将其定性为“谋逆罪证”!书院田产商铺抄没充公的消息,更是如同一记重锤,砸在无数依附东林书院的士绅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