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4章 请教(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724章请教

李琬属于被人洗脑的类型,但是生在这个环境里的人,见识和格局肯定是有的,所以察觉到了不对劲之后,立刻转头向贾琏请教,兼听则明!

治理国家的本质是财富分配,分配财富的权利来自于军队等暴力机关。

一个人手上有权利,要学会用在正确的地方。

贾琏对于李琬的请教,不紧不慢的一点一点的讲明白。

“费云是山西人,山西有什么?以前有晋商,现在因为工业大发展,山西的煤矿价值大大提高。朝廷为何要在太原和大同各驻军一万呢?对外的说法是为了防备草原部落的不确定性,陛下知道现在的草原各部对于朝廷是个什么心态么?怕都来不及呢,怎么干扰边?”

“沈磊是江南人,江南势力最大的一群人,过去是地方上的士绅,现在依旧是这些人占主流,江南工商业的背后,主要是这些人。”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治理国家要行天道,逆人心而为之,故而难上加难。”

“财政是国家稳定的基础,绝对不能将财政命脉交给民间掌控。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朝廷必须掌控,否则久必生乱。”

“铁路看似货运为主,朝廷一旦需要,随时可以运军队。交给民间经营,谁能保证火车在关键的时刻能正常运行?”

“陛下观臣子,需论迹不论心,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要看他做的时候谁是受益者。”

“太史公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陛下应该时刻专注,利益的走向。”

“朝廷内部的平衡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最底层的百姓不至于面临饿死,不得不铤而走险。”

贾琏在御书房里坐了一个上午,外面的沈磊和费云就等了一个上午,堂堂阁臣,等待时如热锅上的蚂蚁,平时的风度全没了。

内侍黄瑾多次看了看两位帝师阁臣,心里暗暗的比较,高下立判。

都是阁臣,贾相的儿子在哪呢?一个在海军,一个在东华国,一个去了辽东,为何没有一人从政呢?

是贾相的儿子不值得培养么?这都是废话,想要培养还不容易!贾相如想弄钱,贾氏必定富可敌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贵而不富。

只能说黄瑾还是见识少了,他可不知道,在澳洲和东华国经营的投入,那才叫钱如流水。这都是国家才能做的事情呢。

贾琏终于告辞了,婉言谢绝了皇帝的赐宴,心事重重的李琬也没强留。

黄瑾进来提到两位帝师在外后者,李琬摆摆手,语气生硬:“告诉他们,朕不舒服,不见。”

以前没机会听贾琏当面教诲,今天有机会听了一个上午之后,李琬把这些话与李元的教导,很多都能对的上。

以前想的是摆脱皇帝的束缚,自己来行使权力,现在才发现,这皇帝可真不好当啊。刚刚过去半年时间,新的一年改元才两个月,两位嘴上说话好听的帝师就跳出来了。减免税收,与民休息,多么冠冕堂皇的说辞。

天下乃一体,富省不多缴税,穷省怎么办?地方就在那,朝廷不占着,别的势力就会去占,占稳了就会威胁朝廷的安全。

千百年来,中央政权的忧患一直来自北方,两代皇帝接力之下,如今把战线推到了安西、北海、远东一线,难道那些戍边的兵民就是活该么?

为了避免新的来自海上的威胁,先辈们甚至堵住了海上的要津,怎么到了两位老师的嘴里,就成了徒耗民力的荒蛮之地呢?

前人重农抑商,果然不是没来由的举动。商人重利轻的不仅仅是别离,除了利之外,别的都不看重吧?

沈磊和费云吃了闭门羹之后,心里发慌的厉害,还是不得不离开了。

他们实在想不明白,贾琏给皇帝灌了什么迷魂汤,居然都不愿意见他们了。

这贾琏到底有什么魔力呢?二人不得而知,只是单纯地感受到了害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