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伏击变围猎(第2页)
按照计划,中央帝国的军事顾问团,帮助奥斯曼训练五十万精锐,培训数千名军官。
贾荃的船上就有两个奥斯曼海军的军官,他们一开始还带着仆人来了,贾芝直接撵走了仆人。随后这哥俩并不太适应,觉得太苦了一点。并认为他们是来学习军事技能的,不是来擦甲板的。
贾荃很不客气的让人给他们吊在桅杆上,让他们在上面看着,士兵们是怎么干活的。
这俩被放下来后,死活要离开。贾荃很明确的告诉他们,要么自己跳海游回去,要么继续干活。
好不容易靠岸了,这俩还想立刻走人,贾荃又告诉他们,就这样离开的话,给他们的评语就是逃兵。
这俩没法子,真不敢回去,奥斯曼的军法,逃兵就算不枪毙,这一辈子也没出头之日了。如果靠山差点,贵族都做不成了。
就这么带着这俩在军舰上折腾了两个月,这俩才有点人样子。贾荃很不厚道的给他们起外号,大一点的叫大哈,小一点的叫二哈。
之所以给他们起这个外号,根子在贾琏这里。临行前贾琏还调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国中哈奇士。
贾荃搞清楚哈士奇的意思之后,总算是明白亲爹是有多看不上这个国家了,但是偏偏又要出兵帮助土耳其,实在太痛苦了。
为了国家的全球战略,实在是太难为人了。
只要能吃苦,就没有练不出来的军人,大哈二哈在这条军舰上呆了两个月后,整个人气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眼神里的单纯和愚蠢消失了,变成了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嗜血的战士。
“浓雾散了,准备出航!”
铛铛铛,钟声响起,士兵们从舱室内冲出来,大哈二哈也都来到指挥舱,站在贾荃身后,一堆哼哈二将。
最大的问题还是语言问题,无法直接交流,需要经过翻译。当然这仅限于这两人,放眼整个奥斯曼帝国,没有强制的官方语言,也没人统计过,治下到底有多少种语言,甚至连文字都不一样。
(年轻的时候,看到有人喷秦始皇,如何残暴,傻乎乎的认为秦始皇是个该死的暴君,一无是处。等到书读多了才知道,原来跟当时的人比,秦国才是那些没出身的人唯一的希望。秦国的制度,给了底层人一个上升的通道。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是制度优势。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一系列改革,确保了这个文明的延续。从此这个国家人,不在是赵国人,不再是齐国人,而是统一的秦国人。后世的朝代,再也没有跳出秦始皇制定的框架内。这才有了汉武帝让大一统深入人心。从此以后,任何开历史倒车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贾荃打心眼里不相信奥斯曼能强大起来,即便暂时的强大,将来照样会分崩离析。
理由也很简单,看他们的制度就知道了。所以,放眼整个欧洲乃至北美,这种延续了罗马的框架,注定是无法斗的过东方的大一统。即便偶尔强盛一时,终将如罗马一般烟消云散。
在奥斯曼的期间,贾荃真正的感受到了中央帝国为何是最强大的帝国。
贾荃并不知道,历史上还有一个苏维埃联盟,最终也崩溃了。联邦制度最大的问题,来自于内生性的矛盾。
国家蒸蒸日上的时候,自然一切无事,一旦国家衰落了,国族认同问题,会令一个强大的国家冰雪消融一般快速的消失。
“发旗号,让衡山、华山两舰保持好距离。”贾荃一直关注着海面,随时发出指令。
友好访问舰队一分为二,三艘留在了地中海游弋,三艘进入黑海,帮助奥斯曼海军控制海域。
奥斯曼采购自东大的十艘新式战舰,也被分布在多个港口,意在彻底的堵死俄国人在黑海的运输航线。
几次俄土战争,奥斯曼的海军都吃了大亏,眼看沙俄蠢蠢欲动又要挑起战争,军事顾问团第一时间要求,海军一定要封锁航线。
离开了黑海航线的运输能力,俄军的后勤补给能力将大大的减弱。
这是每一个军官都必须掌握的常识。
说句题外话,中国人的常识,出国一次,呆上一阵子,多半是要被颠覆的。
出国一趟最大的感受,贾荃就想说一句话:世界破破烂烂。
突然警钟响了,前方的衡山号打出旗号,发现船只,情况不明。
瞭望员在高处极目远望,不断的通报观察结果。
“发现目标,暂定三艘,发现新的目标,共计十二艘,还有新的目标,共计二十四艘敌舰,这是一场伏击。”
也不知道沙俄海军是怎么做到的集中大量军舰不被奥斯曼海军发现,贾荃从望远镜中看清楚之后,忍不住想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