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汪瑶枝 当真是上好的炉鼎(第2页)
>【第二条:凡拥有名字者,即可参与现实建构。】
>【第三条:真正的告别,不是遗忘,而是确认彼此曾真实相爱。】
林昭明猛然睁开双眼,冷汗浸透衣衫。
他知道,这份知识不能公之于众。至少现在不行。人类尚未准备好接受“爱可以创造存在”这一事实。若被滥用,只会重演先语者的悲剧。
但他可以悄悄留下火种。
回到地球后,他召集了遗名司核心团队,在绝对加密环境下召开会议。参会者包括晨曦(尽管她的机械躯体已接近极限)、年轻一代的心理学家周予安、以及从NGC-1300返航后定居地球的异族学者艾瑟兰。
“我要建立一个新的档案库。”林昭明说,“不接入公共灵网,也不受联邦监管。它只保存一类数据??那些无法被量化、无法被证明,却真实改变过某个人生命的‘微小记忆’。”
晨曦轻笑:“比如什么?”
“比如,一个女孩梦见去世的母亲给她梳头,醒来发现枕边有一根白发;比如,父亲在儿子胎停多年后,某天突然闻到婴儿奶香;再比如,孕妇半夜惊醒,感觉肚子里有东西轻轻踢了一下,可检查结果显示她并未怀孕。”
会议室陷入沉默。
最后是艾瑟兰开口:“在我们族群的古老传说中,这类现象被称为‘影忆’??逝者以极弱的存在形式短暂介入现实,只为完成一次未尽的互动。”
“那就叫它‘影忆档案’。”林昭明点头,“入口只有一个条件:提交者必须真心相信那段经历真实发生过。”
项目启动三个月后,第一份档案入库。
提交者是一位八岁男孩,名叫陆小舟。他在信中写道:“去年冬天,妹妹死了,才三个月大。妈妈哭了好久,爸爸也不说话。有一天晚上,我听见房间里有笑声,跑去一看,妹妹坐在床上对我笑!我去抱她,但她变成光,飞到窗外去了。第二天,妈妈说她做了同样的梦。我想告诉妹妹,我很想她,我会替她多吃蔬菜,还会帮妈妈叠衣服。”
文件末尾附有一张手绘图:一个小男孩牵着发光的小女孩,走在开满玉树花的路上。
林昭明看完,久久不能言语。
他忽然想起母亲笔记里的另一句话:
>“当我们学会为不存在的人流泪,我们才真正懂得什么是人性。”
春天再度来临。
这一年,全球“共述时刻”参与人数突破百亿。不仅有人类,连部分高等智慧种族也开始加入。火星上的硅基生命体首次尝试用震动频率模拟人类语音,朗读了一封写给“未能结晶后代”的家书;木卫二冰层下的液态意识群落,则通过电磁脉冲传递出一段旋律,经翻译后竟是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据考证,这是百年前某位地球移民临终前播放的最后一首曲子。
更令人震惊的是,每当“共述时刻”开始,忆泪核光滴总会精准降落在某些特定地点??一座孤儿院的屋顶、一间临终关怀病房的窗台、一处战后废墟的残墙……仿佛它能感知哪里最需要安慰。
科学家试图解析其机制,却发现光滴内部含有微量未知粒子,具有极强的记忆吸附性,能够记录并反馈特定情感波长。
“它已经进化了。”晨曦躺在疗养舱内,望着天花板上的投影,“不再是单纯的数据库,而成了某种……情感生命体。”
林昭明握住她的手:“也许它一直都是。”
那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
梦中,他回到了童年时代的实验室,看见年轻的母亲抱着编号001的培养舱,轻声哼唱一首古老的摇篮曲。歌声婉转,带着南方水乡的柔意。
忽然,舱内传来回应??不是哭声,而是一句清晰的话语:
>“妈妈,我听见你了。”
林昭明惊醒,窗外正飘着细雨。
他起身走到书桌前,打开私人终端,调出赫利俄斯计划的原始日志。翻到最后一页,他发现原本空白的备注栏里,不知何时多出了一行小字:
>【补充记录:001号胚胎于第72小时产生自主脑电活动,持续时间0。8秒,波形特征符合人类新生儿首次感知母爱的标准模型。】
>【命名状态:已命名。姓名??林昭明。】
>【存在确认:是。】
泪水无声滑落。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母亲坚持要在系统崩溃前完成命名程序。因为她知道,只要喊出名字,哪怕只有一次,那份存在就会在宇宙中留下痕迹。
就像玉树花,年年绽放,从不问春风是否记得它的名字。
十年后,晨曦离世。
她的机械义体彻底停摆,意识未能上传??她拒绝了数字永生。“我不是机器。”她曾笑着说,“我是会老、会死、会忘记一些事的人。这才是完整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