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期末(第2页)
“我们这种文艺工作者,第一件事是要有文化。
别把没读过书当个性,也别拿同质化当捷径。
我们做的不仅仅是商品。
我们写的每个梗、每句文案、每场表演,都是在给公众喂饭要喂营养,不是只喂糖和味精。
创作者该做的是让大众的审美往上长一毫米,而不是往下躺一米。
做审美,要有边界感和敬畏。”
教室另一侧有人轻咳,前排同学把错题本翻过去,荧光笔在页边画出一条亮线。
整间教室像在憋气,偶尔有橡皮擦掉字屑的细响。
“压力大吧?”江临舟开口,声音更低,
“你如果现在心里装了太多声音,就先把最吵的那一层关掉。留一条路给自己。”
“是。”
李锐看着卷面,敲了敲笔帽,
“说实话,我以前以为你这类人只用考虑舞台,现在才知道你也要跟我们一起背书、刷大题。”
他顿了顿,又忍不住八卦一句,
“陈雨薇那边呢?你跟他不都是唐屿教吗?这段时间还是一直在教导音乐方面的东西吗?”
江临舟只道:“你还是自求多福吧,赶紧弄你的,别替别人焦虑这些”
李锐被那句“别替别人焦虑”噎了回来,悻悻地摸了摸鼻子,重新埋首于他那片英语阅读的荆棘丛中。
江临舟也不再言语,目光重新落回草稿纸上的函数题,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重新主导了这片角落的空气。
只是那思维的弦,已悄然从X轴Y轴的交点,滑向了黑白琴键的经纬。
教室里,时间在翻页声、笔尖摩擦声和压抑的哈欠声中悄然流逝。
窗外的天色由明转暗,路灯次第亮起,在玻璃上投下昏黄的光斑。
终于,傍晚自习结束的铃声带着一丝解脱的意味,刺破了室内的沉闷。
“走了。”
江临舟几乎是铃声落下的瞬间就合上了习题册,动作利落。他将书本塞进背包,拎起琴谱袋。
“这就去练琴?”
李锐还在手忙脚乱地收着摊了一桌的卷子和参考书,抬头问,
“不吃点东西?”
“练完再说。”
江临舟的声音没什么起伏,但脚步已经迈开。
期末文化课的压力像一层无形的雾霾罩在心头,唯有指尖触碰到冰凉琴键的实感,才能将那混沌感驱散些许。
他需要音乐,如同需要氧气。
李锐看着他迅速消失在门口的背影,嘀咕了一句:
“啧,卷王……”也加快了收拾的速度。
走廊里比白天更安静,大部分学生都涌向食堂或宿舍,只有零星几人抱着书本匆匆走过。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考前的、疲惫的寂静。
江临舟穿过空旷的走廊,脚步声在光滑的地砖上显得格外清晰。
他径直走向位于教学楼侧翼的琴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