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压轴(第2页)
第二排靠走道的位置,一位中年男子把脚收回了椅子底下,避免鞋底发出摩擦的声响;
他侧了一下头,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自觉地开始屏住呼吸。
钢琴入口的信号来了。
江临舟向前一厘米,把上身的重量从肩胛缓慢移到肘部,再落到手腕。
他没有急着下键
。
双手先悬在琴键上方,指尖轻轻触到表面,确认位置与身体的中轴对齐。
呼吸稳住后,重量才由肩经手臂传到指尖,让琴键在完全掌握的力道中缓缓下沉。
第一句并不张扬:
中音区的触键直而温和,左手把和声的支架压到极轻,只是扶住旋律的根,不去抢重心。
右手的线条不抖、不摇,像在黑色玻璃上划出一条可见的笔痕,毫厘不差。
评委席最中间的白发评委把笔挪到左手,右手撑着下巴,眼睛眯起了一道窄缝。
满意,却还在观望。
最靠边的一位男评委把下颌线绷得很紧,他显然对这种疏离且自足的气质并不喜欢,眉头在第一句的尾音处微微拧了一下。
但他的笔同时在评语栏写下了两个词:“清洁”(clean)与“自持”(poised)。
第二句,他略放长尾音半拍,让乐队的呼吸有一个自然的交接。
弦乐的厚度顺势涌上来,木管在中间支出微弱却明净的光点。
铜管的亮色被刻意压住,只像在高处透了一线。
这不是讨巧的抒情,而是把结构的缝合线缝得平整。
前排一个女学生把原本攥在手里的糖纸塞回口袋。
她发现自己已经开始跟着钢琴的线条在心里默数。
八分音符的流动段。
他把手腕高度固定在一个低位:
不抬高、不猛压,指腹贴键,音头短而清,线条前行的速度完全落在拍心。
第一主题在乐队处完成回身,钢琴接手与弦乐交错的对话。
他主动收紧自己的音量与延音,把音色压到细而集中的一条线,让木管的旋律像在空中自然伸展开来。
这个细微的调整,让第三排靠右的一位老听众下意识挺直了背。
那是一种带着克制与分寸感的“退让”,在同龄选手中极少见。
喜欢江临舟的听众,从这一刻开始被悄悄拉拢过去。
他们察觉到舞台上的这位年轻人,不只是技巧娴熟,而是懂得如何让音乐呼吸。
发展部压上来。
铜管的和声一层层堆叠,像在舞台背后竖起一堵密不透风的墙,定音鼓在底部滚出紧绷的颤动。
江临舟的八度与分解不是生硬地推上去,而是以每一个落点为锚,稳稳攀升。
重音短促而精准,像工匠用同一角度敲下一排钉子,线条笔直,没有一丝歪斜。
以前,他会在这里为了气势把手臂的力量全部压出来,结果后半段气息涣散、体力下滑。
重生后的这几个月,他的身体机能逐渐恢复到少年时期的巅峰。
耐力和控制力都回来了。
今天,他有意收着,把真正的爆发压在后面。
像一名长跑选手在前半程稳住节奏,等到终点前再倾尽全力。
观众席左侧,有人微不可察地换了个坐姿,似乎在暗暗跟着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