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章 质疑(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是主部主题后,转调时的铺垫不能一味拉大,要考虑到后面和声色彩的平衡。

二是‘Presto’(快板)部分,很多年轻选手只顾技术表现,容易忽略了句子的呼吸和段落的转承。

你的音色很细腻,但中段的声部层次可以再分明一点。”

教室角落有人小声问:“这种现代作品适合放在复赛吗?会不会风险太大?”

唐屿适时开口:“曲目选择没有绝对标准,重要的是你能不能驾驭。像第五奏鸣曲这样高度自由的作品,对选手的整体音乐性要求很高。演奏不只是把音符弹准,更要用结构和声音组织情感,哪怕和传统作品思路不同也没关系。”

他又补充道:“奏鸣曲本身就是表达和冒险的舞台。你们每个人要理解自己弹的曲子,而不是去模仿某一种标准答案。能不能让评委、让观众在七八分钟之内听见你自己,就是关键。”

一位同学举手发问:“如果弹这种曲子,评委会不会因为风格不同而扣分?”

徐柏年解释:“不会只因为曲目冷门或现代就否定谁。反而你敢于挑战、敢于表达自己的理解,我们会看你如何处理风格转换、结构和音乐语言,而不是盯着你是不是选了贝多芬。艺术不是公式。”

前半节课堂最后,唐屿请江临舟再弹一遍“Presto”片段,并和在场同学讨论段落推进和力度分配的细节。

大家围着琴边,认真聆听与讨论,连最初质疑的声音都安静下来。

课间,有同学私下问江临舟:“你真不怕失误吗?这首错一个音全段就散了。”

江临舟摇头:“怕,但更想试试。如果只是想安全,不如直接弹海顿。”

江临舟刚坐回座位,旁边几位选手还在悄声议论。

“他这次是真的敢拼啊,哪怕失误一个细节都能直接出局。”

“但他弹的那个句子,确实有点东西,和前面弹海顿、莫扎特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靠窗的一个女生悄悄对同伴说:“要是评委吃这一套,他就是最大黑马了。”

也有外校选手摇头:“反正我是不会选这种高风险的,还是稳点吧。万一全场都没听明白,怎么办?”

而江临舟并未参与这些低语。

他只安静地整理好谱子,心里既有些紧绷,也有种莫名的轻松??至少,他知道自己真正试了一把。

陈雨薇上台时,选的是贝多芬的《黎明》。

她的音色通透,结构把控精细,现场老师点评时赞她“主部和副部转接自然,表现有独特色彩”,

但同样提醒她“第二主题要留出更多呼吸,不要一味追求流畅”。

周明远弹奏莫扎特K。576,全场极静。

没人怀疑他的精准和控制,节拍仿佛带着机械的自信。

徐柏年点评:

“每个乐句都极其清楚,但要记住,莫扎特不是钟表,也不是等距的珠子。偶尔让节奏呼吸一下,会有更自然的流动。”

其他几位选手大多选择了海顿、贝多芬等经典奏鸣曲,演奏稳定,风格清晰,整体表现都在水准之上。

只是从选曲到处理方式,更多人倾向于稳妥,像是在安全与冒险之间,有意地贴着那条最保险的边线走。

课后休息时,有本校同学倚在门边,看着江临舟的背影笑着说:

“你们弹得一个比一个规矩,真怂,”

外校一名男生听见了,没急着接话,只是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嘴角一挑:

“弹得好才叫风格,翻车了就是任性,咱们走着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