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章 日常(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复赛名单公布后的几天,江临舟的生活仿佛重新被按下了“训练”键。

上午照常上课,下午一结束,他便准时走进那间隔音最好的琴房。

琴盖、谱架、节拍器,都是手边最熟悉的伙伴。

这次,他为复赛选定了斯克里亚宾的《第五钢琴奏鸣曲》。

这首曲子,是作曲家最知名、也最具挑战性的钢琴独奏之一。

全曲没有分乐章,结构自由、情感跨度极大,既有近乎癫狂的爆发力,也有梦呓般的迷离细节。

对于演奏者来说,难度不仅在于手指的快速跑动和超大跨度,更在于对音色层次和音乐流动的把控。

每一处动态变化、节奏推进,都要拿捏得恰到好处,否则很容易陷入混乱,失去整体的逻辑和方向。

江临舟刚选定这首曲子时,其实犹豫过。他喜欢那种近乎“漂浮”的自由感和无拘无束的能量,却也清楚,这首曲子像极了自己最近的状态。

明明在往前走,却总在情绪的边界上徘徊。

但越练,他越明白,所谓“难”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跳跃。

不断跳脱框架,在极限中找平衡,这个过程本身就令人着迷。

他没有急于整曲反复,而是拆分成段落、句法,一句句抠细节。

有时一段主题会练十几遍,只为了找到理想的发力点;有时干脆放慢节奏,让每个音都尽量贴合心中预想的色彩和张力。

偶尔,他会把手机支在琴盖上,录下一小段最不满意的片段。

练完后反复回放,甚至调成极低的音量,试图听出平时忽略的破绽。

有时,会突然在谱子旁写下几个感叹号,提醒自己某处要“更开阔”,某句要“收住”,甚至偶尔画个小问号,提醒自己“这段还不对劲”。

这段时间,唐屿偶尔会推门进来,听他弹几个乐句,有时只淡淡一句点评:

“这里,线条要像水流,不要像台阶。”

江临舟点点头,累了就在窗台边坐一会儿,看外头树影晃动,手指在膝盖上轻敲,慢慢缓解肌肉的紧张。

有时林筱也会在琴房门口遇见他,两人交换一句日常的问候,聊聊琴房的温度或者下午的课业。

晚上回到宿舍,他会把当天录音再听一遍,然后在本子上写下练习总结。

练习的过程变成一种安静的自我雕刻,每一遍重复都带来新的细节和体悟。

他发现自己对这首奏鸣曲的理解,比最初翻谱时又深了一层。

不再只关注技术和速度,更多地琢磨音乐里的呼吸、张力,甚至那种“不能言说”的内在节奏。

也会有卡壳。

一两个小节反复试探,都找不到满意的感觉。

江临舟不再像过去那样焦躁,而是耐心地一遍遍拆解。

直到手感和脑海里的声音逐渐贴合。

有时候练完,他会静静坐在琴凳上,从头到尾慢慢翻一遍谱子,再轻轻合上。

房间里余音未散,他却觉得比白天还安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