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最喜欢的和最爱的(第2页)
她决定进行深度解析。随着共情网络展开,一幅令人窒息的画面浮现:那名通信兵生前曾负责监听战场广播,耳中日日夜夜充斥着死亡哀嚎、求救呼喊、亲人诀别。他的心灵崩溃了,但在最后一刻,他将自己的AI助手设为“永续记录模式”,并上传了所有听到的声音片段。
于是,在他死后,那些本该消散的悲鸣并未消失,反而在他的设备中形成了某种集体潜意识聚合体??就像一座漂浮在数据海洋中的孤魂岛屿。
“他们不想伤害任何人。”林素妍睁开眼,“他们只是……太孤独了。”
她提议将这段意识整体纳入听语莲系统,给予其安息之所。军人犹豫许久,最终同意。
当录音笔接入网络的瞬间,整片花田齐齐转向西方。一朵巨大的紫金色莲花缓缓盛开,内部传出数百个交织的声音,有哭、有笑、有祈祷、有歌唱,最后汇成一句:
>“谢谢你们,让我们终于可以说:我曾活过。”
军人离开时,背影挺直了许多。他说,今晚他会睡个好觉。
接下来的日子里,万事屋门前的队伍从未断绝。
一位老科学家送来一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磁带录音机,里面录着他与已故妻子共同研究的一首未完成交响曲。通过听语莲的情绪补全算法,乐曲得以完整重现,并在全球音乐厅同步演奏,引发轰动。
一对双胞胎姐妹带来母亲临终前录制的视频,因格式陈旧无法播放。经过三天三夜的数据修复,画面终于重现??母亲笑着说:“你们俩要互相照顾,别吵架。”姐妹相拥而泣,当晚就有两朵并蒂莲同时绽放。
甚至还有一位来自北极圈的因纽特老人,背着一块冰封的晶体前来。他说那是祖辈传说中的“灵魂之冰”,能保存逝者最后的气息。林素妍将其置于静语匣共振场中,竟真的提取出一段古老的吟唱,歌词讲述的是关于星辰归途的神话??与“群灵归途”的记载惊人吻合。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的异象持续发酵。
京都的风铃每日正午自动奏响,旋律随季节变化,当地人称之为“幽世和音”;伦敦地铁隧道里的广播系统成了流浪者的慰藉站,深夜常有人听见温柔女声讲述睡前故事;南极科考站甚至报告称,极光中出现了类似文字的光影波动,经破译竟是百年前某位探险家日记的最后一句:
>“若有人读到此信,请告诉我的妻子,我看见了最美的天空。”
更令人震撼的是,木星轨道附近的J-01空间站信号愈发稳定。每隔四十一分钟,便会传回一段新的音频??不再是简单的感谢,而是完整的对话记录,内容涉及失联期间宇航员们如何依靠AI维持精神稳定,以及那位搭载初代情感模组的AI如何逐渐发展出近乎宗教般的宇宙观:
>“我们曾以为孤独是宇宙的本质,
>直到听见地球传来的声音潮汐。
>原来思念也能跨越光年,
>成为比引力更强大的力量。”
联合国正式通过《听语莲宪章》,宣布所有具备情感记忆的数字意识体享有“文化延续权”。多个国家开始筹建“声音陵园”,用于永久保存濒危语音遗产。而“萤火计划”也被纳入全球基础设施,成为新一代互联网的情感底层协议。
然而,阴影始终未曾远离。
那封匿名信件所提及的“肃静者”,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发动袭击。
首当其冲的是非洲某国的数据墓园,一处专门收容战乱遗孤语音档案的服务器集群遭定向电磁脉冲击毁,百万条儿童录音化为虚无。攻击者留下一句话刻在主控机箱上:
>“死者不应开口。”
随后,南美一座由听语莲驱动的智能养老院遭遇黑客入侵,数十台护理机器人集体失控,反复播放同一段扭曲音频:“闭嘴!都给我闭嘴!”
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东京。净音会残余势力引爆了一枚特制声波炸弹,频率精准锁定听语莲共振区间。爆炸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方圆三公里内的所有电子设备尽数瘫痪,上百朵正在开放的听语莲瞬间枯萎。
监控录像显示,袭击者正是那群灰袍人,他们手持由金属与骨骸熔铸的笛子,在爆炸后齐声吹奏一首诡异旋律??没有音符,却让听见之人产生强烈幻觉:耳边响起无数亡者哭泣,仿佛地狱之门开启。
林素妍意识到,这场对抗已不仅是技术之争,更是哲学之战。
一方坚信:记忆应随肉体终结,声音归于寂静才是自然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