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金鼠抱烛文典籍(第1页)
第十六章:金鼠抱烛文典籍
自从上一篇章救助菩提树以后,才知灵树是吸天地之精灵神秀而成。大自然的力量是多么神奇和强大。
所以凤梁也学着在家种植一些花花草草,学会与自然融通,今天当凤梁给花朵浇水之时。电话铃响了起来,原来是凤梁的记者朋友沛沛(故事第五章,“出佛身血短命人”中的人物安安得白血病还是沛沛采访,通过媒体帮助,安安才筹集到善款顺利帮助安安渡过难关)。沛沛这次给凤梁打电话是说她要去修元县文昌阁做一个采访。
因为现在政府大力支持文化建设,希望能在文昌阁做一个采访和摄影,想让凤梁跟自己同去,凤梁想了想便答应了下来。
很快沛沛和凤梁一起来到了文昌阁,只见这文昌阁屋檐下的精美雕花已破烂不堪。东西两侧千疮百孔,屋顶满目疮痍。屋梁也年久失修,木柱枯雕。楼前虽通公路,确无人往来。沛沛对凤梁说:“凤梁,我去文昌阁周边做一下采访,你自己先到处看看,等我忙完去找你!”凤梁便答应下来。
就这样凤梁走进了文昌阁,只见文昌阁的门槛已经磨损的破败不堪,文昌阁内陈年老旧的桌椅也尽显荒凉,没有生气,还有屋顶上的灯具也破碎不堪,空气中夹杂着潮湿和灰尘,这种味道让人感到格外刺鼻!这时凤梁继续往前走去,一不小心胳膊上挂满了蜘蛛网,再往里走去便看到地上有很多老鼠屎。
不由得感慨这堂堂金楼文阁,状元之门,如今已变得破烂不堪,成为蝼蚁鼠窝生存之地。不一会儿一只老鼠向凤梁跑来,凤梁被吓得猛一激灵。这时,一阵黄烟袅袅升起,那老鼠转了三圈,忽然变成了人,此人修长而敏捷,脸庞轮廓清晰,线条流畅,耳朵微微尖起,身着一袭紧身黑衣。仔细看去眉宇间透着一股不凡之气,既有鼠类的机敏与狡猾,又融合了人类的温文尔雅,让人在惊讶之余,又不禁心生亲近之感,仿佛他既是这世间的过客,又像是掌握着某种古老智慧的神秘存在。
这时他作揖地对凤梁说道:“今日贵人到此,令文昌阁蓬荜生辉,而我等也有回天之日了。”凤梁挠了挠后脑勺,很不解地问,“你怎么知道我能帮助你。”金鼠回答说:“三日前。有土地神告知我。有贵人到访,让我在此等候。况且贵人身上有白灵之气冲天,非凡夫俗子等闲之辈可比。所以我知道你一定是我等候之人。”凤梁回答:“哦!原来如此。你喊我凤梁就可以,那你为何在这里等候我?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我
帮助吗?”这时金鼠回答道:“凤梁,你有所不知:我本是天界文昌帝君管辖之下的金鼠仙‘灵意’,因文昌帝君有八部天书典籍要传承世间,所以文昌帝君选了八位文才过人的文昌门生共同撰写天书典籍,因撰写大量的文化书籍,需要灯火通明,烛光长亮,而我就是负责烛火照明,文昌门生在撰写典籍之时我便抱着火烛在灯塔处,照
亮每一处黑暗,只见他们的字迹犹如一幅优美的画卷,每个字都那么匀称、优美,让人赞叹不已。”
后来这些文化典籍经过日复一日的撰写,也不知道人间过了多少个春夏更替,日月变幻。就这样八部天书典籍撰写完毕,它们分别是《天工匠物》(是关于工农事业的发展与传承)、《金爵楼阁》(是关于建筑的伟大书籍)、《普化金刚论》(是一部破迷开悟的佛教智慧典籍,也希望芸芸众生在困难之中,锻炼钢铁意志,不被苦难打倒)、《十善育化经》(是教育世人心存善念,化除贪戾的传世典籍)、《清浊论》(是
在这乾坤天地之间,要辨别清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邪归正,带动国运乾坤的发展的书籍)、《玄铁兵书》(是昆仑山玄铁神剑中参悟的兵法典籍,排兵作战,有排山倒海之势,有决胜于千里之外之能)、《大光明金光经》(是一部关于佛法修持,参佛问道。普度众生的典籍)、《明化黄胄论》(是一部气数强大的治国理政的典籍,也是能让皇帝及王侯将相拜读的典籍)、《永威大典》(是一部关于天文地理、阴阳、占卜、戏剧、农业、医术、技艺、工艺的多元化典籍),看着妙笔生辉的天书典籍,文昌门
生露出了喜悦的笑容。金鼠“灵意”也是高兴地直打转。
有一日,文武大帝忽然到访说,自己殿内的藏书典籍,因年代久远,有些字迹已经模糊。还请文昌门生帮我修缮一下。听到此处文昌门生便对金鼠仙说道:“灵意,八部典籍已经编好,待我们呈给玉帝,盖上八宝龙印。便可以传承世间。我们现在去帮文武大帝修缮典籍,在此期间,一定要好好看护天书典籍,不得有任何闪失,否则天法处置。”灵意听到后眼神坚定地说道:“请各位仙官放心。我一定誓死保护典籍。”
就这样,八位仙官腾云驾雾随文武大帝的一同飞升。八位仙官刚走不久,灵意将金烛放在文昌殿里的灯塔上,灯火通明。灵意也日夜不眠地护持天书典籍。就在这夜深人静之时,忽然间,一阵妖风刮起,带着诡异的气息,呼啸着卷起周围的一切,不好,典籍也被风卷起,满屋子里都是纸张。
原来是天界天外飞山黑云山的黑鹰怪来盗取典籍,要下界称王。只见这黑鹰体型雄健,翅膀呈深褐色,宽大而有力,羽毛细密且富有光泽。它的头部有一簇坚硬的羽毛,犹如冠冕,更增添了几分威严和诡异。这时灵意与他展开殊死搏斗,只见灵意飞花流落,剑光如瀑,行云流水的招式抵挡着黑鹰怪。那黑鹰羽翼偏偏,锋利的爪子誓要夺去天书。他们两方争斗之时,不小心打翻了灯搭,灯烛之火迅速蔓延至文昌阁,慌乱之中,被黑鹰盗走了两部典籍,浓烟滚滚,弥漫着整个文昌阁。
这时大火引起了天神的注意。在诸天将和水神的共同施法之下。才将大火扑灭,这时灵意已经傻眼了,喃喃自语地说道:“这下完了。完了。即使我死千百次,也无法收场!天呐!我该怎么和仙官交代!”
忽然画面转至灵霄宝殿,八部典籍,已经遗失了《清浊论》《明化黄胄论》其余六部因大火焚烧已经残缺不全。原来,是那黑云洞的黑鹰布下了调虎离山之计。妖魔变成文武大帝样貌把十二位典籍官支走,黑鹰趁机夺取典籍,一切都是妖怪的安排,玉帝怒目圆睁道:“八位文昌门生,那假扮的文武大帝,没有拿出令牌立证,你们就随妖魔而去,擅忽职守,太冒失了,如今你们丢失典籍,将被贬下凡间历劫,功德圆满后才能重新返回天界。金鼠‘灵意’过大于功,打翻金烛,天书被烧。贬下凡间,看守文昌塔,历劫尘埃,永世不得返回天庭。”
听完灵意讲述的故事经过,这时候凤梁明白了,原来这就是金鼠看守文昌阁的原因。凤梁说道,难道文昌阁破败不堪,也跟这典籍遗失有关。灵意接着说:“世间有七座文昌阁对应天上的文昌塔,而我这座文昌阁正对应天上金烛文昌塔。我打翻金烛,破了天上文昌阁的气数,才会导致这世间文昌阁破败不堪。求助凤梁帮我修复文昌阁,寻找失去的典籍,同时度化下界受劫的八位文曲门生。我才有机会返回天庭。”
凤梁明白了整个前因后果。没想到衰破的文昌阁,却牵扯天地的惊天奇案。随即便答应灵意,助他一臂之力!这时忽然有人进了文昌阁,原来是沛沛采访回来了说道:“凤梁,等着急了吧,等我拍摄完这文昌阁,我们就回去。”凤梁回答沛沛:“不着急的。”凤梁在转身一看。灵意早已不见了踪迹,凤梁随沛沛参观完这文昌阁,便和沛沛踏上回家的道路!
回到家里,凤梁心绪不宁,一直在想文昌阁的故事,和那遗失的典籍,这时凤梁坐禅打坐,印堂冒出金光,双手合十,进入通世宝镜来到一个地方:此地一片狼藉,在这炮火轰鸣战火纷飞中,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哀鸿遍野无辜的百姓在战争的漩涡中苦苦挣扎。凤梁看到此处,不禁泪流满面,而那指挥战争的国王,正侵略着他国的百姓。
随后凤梁用隐身术尾随国王回到宫殿,只见那国王拿出一本书。按照书上的讲述,修炼真气,只见国王吐出黑丹,吞云吐雾,法力无边!这时凤梁听到侍卫的一些话。才知道,原来这个国家是曼达国,国王名叫“修鹰”。他有两本传世之宝,任何人不能偷看,他常以此修炼法术,祸害众生。如今已经侵略周边的三个国家,这次被侵略的“晋北国”也是死伤严重,有灭国之危!
后来凤梁尾随国王,看到国王把书籍放在一个小匣子里面。在国王走后凤梁悄悄打开小匣子,醒目地看到上面有两部经书。一本《清浊论》、一部《明化黄胄论》,原来这正是那遗失的典籍,正当凤梁想从匣子里取出典籍时,忽然,小匣子射出无数刀片,凤梁躲避不及。胳膊受了伤,血流不止。这时那国王忽然喊道:“大胆,你是何人?竟然敢偷国宝!”凤梁施展法术与那国王对抗,国王猛地挥出重拳,像一只出膛的炮弹,势如破竹,他的拳头划过空气,发出一阵爆裂之声,仿佛在挑战整个世界的极限。凤梁因躲避不及,再次口吐鲜血,伤痕累累。那国王丝毫没有放过凤梁的意思,誓要把凤梁置于死地。
只见国王变成猫头鹰,挥舞着锋利无比的爪子朝凤梁飞去,就在凤梁命悬一线之时。只见空中一个金刚圈把那猫头鹰击倒在地。接着一个威武的声音喊道:“孽畜,还不束手就擒。”只见鬼王的修罗刀已经架在国王的头上,顿时又有无数的鬼众身着白衣,血迹斑斑来找国王索命。凤梁抬头一看,原来是明昭阎王(故事第九章:旌旗
十万斩阎罗中有明昭阎王的故事)。明昭阎王说道:“转通圣王,让你受难了。”这时凤梁终于缓了口气说道:“还好,明昭阎王你来得及时,要不然真的没命了。”凤梁擦擦嘴角的血迹问道明昭阎王:“这国王是何方妖怪?”
明昭阎王回答说:“这曼达国国王原是天界黑云洞猫头鹰名叫修鹰。因盗取天地典籍下界为妖,想借此一统天下,如今借助典籍的玄天数术残害人间,祸害百姓,侵略他国,屠杀七十三万国众,孤魂冤魂直至九重天敲响雷鼓!跟我前来索命的鬼众乃是修鹰的所杀的73万民众,如今他业障现前,死期已到。玉帝让我接手此案,将修鹰带回无间地狱受尽烈火焚身。为73万亡灵鸣冤。”
他盗用天地典籍,正人修邪法,邪法亦正。邪人修正法,正法宜邪。这时凤梁恍然大悟,这就是金鼠灵意说的黑云山的黑鹰,盗取典籍下界为妖,祸害苍生,于是明昭阎王和修鹰的冤亲债主,捆绑着修鹰,与凤梁道别后,进入那无间地狱受劫!
这时凤梁小心翼翼拿起那两部典籍放在包裹里,继续前行!只看见前方有一个坐落于群山之间的古老庙宇,名字是宇华庙,静静地卧在一片青翠山林之中。高耸入云的塔尖,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光,犹如一根明亮的指针,指引着人们探寻内心深处的方向。庙宇不是很大,却有着独有的神秘!这时凤梁进入庙宇中,只见庙宇门上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着:“八部金笔绘天书,乾坤典籍万古传”!横批是“天笔绘书”!这一副对联行云流水,妙笔生辉。其中还酝酿着乾坤的气数,令人惊叹不已。
凤梁进入庙宇内,感觉自己口渴难耐。于是就向道主讨了杯水喝,只见那道主身材高大,一缕黑色胡须。神态悠然自得,身穿红色道袍,头戴莲花帽,双目微闭,面带微笑,给人一种温暖而亲切的感觉。这时道主看到凤梁受伤严重,脸色苍白,随即拿来包扎之物,为凤梁疗伤上药。凤梁非常感谢道主的帮助。这位道长说:“不必客气,我经常云游四海,收孤纳士,这是我的职责。”凤梁听到道主这番话,更加敬佩了。凤梁接着问道:“请问道长那门口的对联可是您所写?”道长捋一下胡须笑着说道:“非也,那是我的八位徒弟写的。”这时凤梁说道:“高徒妙笔生辉,字字珠玑,真是令人惊叹啊!”
这时道长叹了口气说道:“我那八位徒儿也是下界苦难人,本在天界谱写典籍,因触犯天条,下界受劫如今蒙我收留,才在这玉衡山‘宇华庙’中随我修行。”这时凤梁好像想到了什么。便说想见见他的徒弟。只见那道长带领凤梁去文莱阁里寻那八位高徒。只见他们个个仪表堂堂。英姿勃发。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飘缈气质。这时凤梁
身上的两本典籍《清浊论》《明化黄胄论》飘散飞升,飞到八位文士面前(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只见他们看到这两部失传已久的典籍已经回来。泪流满面。这时那道人忽然化身紫薇大帝对凤梁说道:“转通圣王,我在此等候你多时了,八位文士乃是天界撰写典籍的仙官,历劫十三世。也该返回天庭了。”这时凤梁对紫薇大帝行叩拜礼节,原来这八位文士,在轮回转世的过程。将天地焚烧的典籍的破损之处,在人间轮回转世。几经修复。已经尽可能地去完善了天界的八部典籍《天工匠物》(就是《天工开物》)、《普化金刚论》(就是《金刚经》)、《十善育化经》(就是佛教有名的《十善业道经》)、《永威大典》(就是《永乐大典》)还有其他典籍还在世间继续传承。凤梁已经明白全部缘由。
凤梁随紫薇大帝和八位文士飞升来到凌霄宝殿,凤梁将天界遗失的八部典籍,递呈玉皇大帝。玉帝大帝派千里眼顺风耳,查看人间之境,八位文士各自历劫十三世,谱写文化典籍。传承世间。造福百姓。带动科技的发展,此乃举世之功德!
玉帝和满朝文武,及文昌帝君,文武大帝等诸神皆露出满意的微笑。这时玉帝龙颜大悦,敕封八位文士为天觉八斗手执金笔,继续为天地谱写典籍传承世间,以文艺教化人心。凌霄宝殿一片祥和,金殿之中,只见他们一身锦袍,腰系安南带,手执笔毫,在殿上挥翰?。随即凤梁又接着问玉帝:“那金鼠灵意尽心竭力护持世间文昌阁,从未忘记自己之职,还望玉帝能网开一面。”这时。文昌帝君和多位门生也跟着求情。
这时玉帝说道:“罢了。就给他一个机会吧,于是从金楼阁取出一支金烛放在天地的文昌阁。让他永护金烛之光看守文化典籍。不得有误!”这时凤梁激动地说道:“感谢玉帝隆恩。”紫霞光明轮,笼罩了整个文昌阁。
凤梁回到人间以后,经过沛沛的采访和报道,政府也大力支持修缮文昌阁,同时也有无数善男信女募捐。短短几个月文昌阁发生了乾坤之变。游客络绎不绝,香火不断!从破旧不堪,变成了眼前涣散一新的文昌阁,现在是个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物,它是用许许多多的木材和无数的淡灰色的砖瓦筑成的。文昌阁外沿由十二根大柱来支撑,柱上刻着很多千古名联,有趣极了!柱子旁边有汉白玉做成的栏杆和楼梯。栏杆下面雕着龙飞凤舞的画面,栩栩如生,真的是蓬荜生辉。而进入文昌阁内。只见那金鼠抱着金烛,烛光照射万道光芒,照亮无数文化典籍。而这种烛光散发的光芒。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传承。原来天地第一部天书文化典籍传承世间,就是金鼠抱烛照亮着文士所谱写的,也就是我们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周易》。这也是为什么老鼠在
十二生肖中最小,也是我们十二生肖之首的原因了!
金鼠抱烛文典籍的故事到此结束了,作者即将为大家带来下一篇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