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圈佛子王维六(第2页)
主语不对?主谓宾、定状补的那个主语?】
【……让我看看,《扶南曲歌词》第一首提到的人物是“君王中使”,第四首开头写了“宫女”。所以说,这首诗就是从宫女的视角来写的呀。】
【……第四首是关键。那我好好看一看。这三十个字都是宫女的视角。
“拂曙朝前殿,玉墀多佩声”这句有点奇怪啊。宫女,会去前殿吗?唐朝文武百官上朝,如果需要有人去伺候的话,也是宦官来做吧?你帮忙去网上查一查,好不好?】
【……网上说,宫女不会去上早朝。而且宴乐表演,通常都在晚上。很有道理啊,谁家皇后大早上听人唱曲儿啊,人形闹钟吗?
那我的诗词分析白写了。还是问问队长吧,毕竟是她选的这首诗。】
【……你有想法?王维的《扶南曲歌词》是自嬷文学?
你的绩点多少我能先问一下吗?】
【……我以前听说过,科举是小隔间里自备蜡烛通宵答题。于是有一首诗便将科举比作洞房花烛夜。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是作者参加进士科考试之后,在通榜之前向朝中熟人提前打听自己成绩时所作。】
【……那个作者提到了画眉,那么王维的那句“散黛恨犹轻,插钗嫌未正”可能也和考试有关,啊不,和文书有关,比如说是奏章。
等你把“自嬷文学”写出来,我来替换进去。】
【王维在《扶南曲歌词》中,自喻为宫女,运用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唐朝官员参加早朝的情景。】
【《扶南曲歌词》第一首当中,王维用“羞”、“娇”等字眼来自我贬低,将自己矮化成一个脆弱又委屈的形象。“君王中使催”更是将其塑造成一个被凝视的客体化角色。】
【《扶南曲歌词》第二首以“堂前绮席”将场景转换为大殿之内,借用《卢女曲》来表示文武百官向皇帝汇报好消息的情形。】
【第三首讲述盛世之下,文臣武将退朝之后游宴寻乐的气氛。第四首开头“宫女”二字,强化君臣关系之中,文官的脆弱与不安。】
【《扶南曲歌词》最后再次记叙新一日早朝,但同前半歌舞升平的喜气洋洋氛围不同,通过宫女对妆容的不自信,来暗示盛世之下蕴藏重重危机。】
【末句“同心勿遽游,幸待春妆竟”,更是表现出王维面对强臣时的忧愁和无力之感。当时,李林甫和牛仙客把持朝政,蔽塞言路,终致大患。】
【……等一等,你这段分析,倒是能和队长的词串在一起。】
【正如《扶南曲歌词》所述,从山间重返朝堂的王维,仕途并不如愿。】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很不安。怕不是王维转世会成上海人。
听了你的分析,他的评论就是一个字:对。】
【……谁绩点高谁有理。下次上课让队长来定夺。】
元稹学到了。
听过天声的诗词分析,他颇有收获。
闷在家里苦读不是长久之计,他决定出门看看。
曲江池畔,元稹遇见一位老人,名唤张万福。
他是左金吾卫将军,看见元稹正在寻找作诗的素材,便讲起平生经历。
张万福生于开元年间,他父亲是明经及第,从曾祖父世代读书,但他没有冲一下进士科的打算,反而转业学起了骑射。
开元年间……元稹算了一下,眼前的老人,岂不是得有八十岁了?
完全看不出来。
元稹就当是对方在瞎吹。
“你今年多大了?”张万福问他。
“十六。”
张万福接着问道:“见不着玄宗时的盛世,可曾有所耳闻?”
元稹当然听说过——
大道垂珠箔,当垆踏锦茵。
轩车隘南陌,钟磬满西邻。
长安城之前奢华的盛景,如今尚存一丝踪迹。
听说在以前,家家户户斗鸡走马,猎狐的弓箭用鹿筋,一盘美味即使卖万金,王公贵族也有钱争着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