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圈佛子王维五(第3页)
王维并没见过这面秦朝的照妖镜。
“明镜高悬”这个词倒是长留人心。
所以不论皇帝选在哪里上朝,大家的小心思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明察秋毫,洞若观火。
我们的圣人,机智果断,可惜宰相之间并不融洽。
前任河西节度使牛仙客,勤俭节约,财政丰裕,政绩可观。李隆基想给牛仙客加官进爵,在此征求意见。
这种事情,圣人和宰相们私下讨论不就行了吗?
今天拿出来公开讲,说明已经谈崩了。
王维眼神左瞟右瞟,观察同僚的态度——
严格按照典籍法规来谏言。
中书令张九龄率先发言:“牛仙客的政绩,一家之言。他乃鹑觚县吏出身,骤然提拔为清要官,有失朝廷尊严。”
很有道理。
那么多进士科出身的人都升不上去呢。朝廷要员如今多是由南北朝以来的世家大族担任,昔日南朝皇室的后裔若想升迁,都得一步一步来,这北方偏远地区的胥吏突然出现,怕是两边的人都给得罪了。
兵部尚书李林甫说:“尚书之职,由德高望重者担任,牛仙客实至名归。之前已经有人前去河西查看过了,那边确确实实是仓库满盈。就凭这一点,从节度使升为尚书,有何不可。”
李隆基询问人证物证。
牛仙客岂止是财政能手,河西的兵器也比以前精良。
皇帝大悦。
“我们大唐向来重视孤寒,优先赏拔他们。否则,岂不是步入南北朝的后尘。”李隆基面带笑意,“这件事你们都没有异议吧?那就按之前宰相所推荐的,给牛仙客封……”
“圣人!”张九龄提高了音量。
打断皇帝说话,失了礼节。
李林甫肩膀一抖,颤颤悠悠的。不知是被张九龄吓到,还是突然占了上风在得意地笑。
反正王维身边的几个人开始偷笑。
按理来说,优待孤寒庶族。以情来论,张相公不准输。
王维回忆了一下他熟识的典籍,向圣人禀报。
加封爵位,是为了奖励功劳,牛仙客如今考功上等,可却是他应尽的本分。
李隆基煞有介事地点点头。
大殿之上,一片沉默。
窸窸窣窣的笑声消失不见。
哪里说错了吗?
王维抿着嘴唇。
本来被打断说话,李隆基就有点生气。
竟然还冒出来一个给张九龄帮腔的。
大冬天的,怎么这么热呢。
王维的额头有点冒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