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8090(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可能是因为天气燥热,外加心情烦躁,上火成了皇帝的又一大烦心事,牙疼疼的半张脸肿的老高,来了几波太医都不管用。

现在,有宴琢接下了去兖州赈灾这一重任,皇帝的一大烦心事没了,顿时觉得也不上火了,牙也不疼了,简直比去了十趟行宫还管用!

接了赈灾的任务后,宴琢一刻也没闲着,除去筹备粮草的时间,他还将这些日子兖州递来的急报研读了一番,每读上一本,他的眉头就紧上一分。

最后经过仔细地查看,他发现了其中还有不少的微妙之处。

精河镇和石化镇是相邻的两个镇子,不论是从占地还是规模上来说都差不相离,但是他们的受灾情况却大不相同,向朝廷所需的所求的粮食数量也相差甚远。

根据当地报上来的灾情造册,精河县一共有一万五千人受灾,而石化镇报上来的确是有五万人受灾,光是这三万五千人数上的差别就已经令宴琢心生怀疑,至于到底是何情况还得到了兖州实地考察过后才能了解。

在第一封急报送来之后,皇帝就曾下令当地的官府开仓放粮,先将粮仓中的一半五谷按照户籍人头分发下去,剩下的一半则用以施粥的形式每日搭设粥棚。

但从后来一封封的急报看来,此次灾情来势汹汹,新帝登基又不足三年,各地粮仓储备不丰,光靠当地官府的存粮那是远远不够的。皇帝随即下令,从京城调运三万石粮食运往兖州。

因着事态紧急,宴琢自领命后三日内便集结了一千兵马,带着三万石的粮食整装出发了。

出发那天,皇帝带着众朝臣在城门口替他们送行。

皇帝当着众人的面,拍了拍宴琢的肩膀:“我知道你此行一定会遇到不少艰难险阻,你想要做什么尽管去做,这块令牌你收好,必要时候你可以先斩后奏。”

一众大臣将这一举动默默看在眼里,各自心中皆有计较。

兖州的猫腻,他又怎会一点都没察觉,这朝堂之上,是该好好清理一番了

宴琢领命接过了这枚铜铸的令牌。

“臣弟一定不辱使命!”

前往兖州的官道上,宴琢坐在马车内,手中是各地县的地图,旁边放着厚厚一摞的书信。就在路上的这段时间里,也不断的在收到兖州传来的急报,除了精河县其余县市上报的内容皆是请求朝廷拨粮,都说是府库里的粮食支撑不了几天了。

粮食消耗速度之快出乎宴琢意料,原计划剩下一半的粮食应该可以撑上半个月,半个月后他们刚好可以抵达兖州,但从现在的情况看来显然是撑不住了。

正当他在思考是否要放弃官道,改走更近一些的小路时,马车外响起景流的声音。

“王爷,负责勘察的将士前来回禀,说前方有些异样。”

宴琢抬手掀了一旁的帘子:“有何异样?你去将上报的那人唤来,细细说一说怎么回事。”

片刻后,有一人骑马靠近马车,而后略微低沉又年轻的声音自窗边传来。

“王爷,我怀疑我们被人盯上了。”

宴琢觉得这声音有点耳熟,一抬眼,透过还未放下的车帘看见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旋即愣住。

“崔岑?”

不久前才见过的人,如今以一种预想不到的身份,重新出现在他的面前,倒是让他颇感意外。

宴琢仔细的看了一眼,崔岑的肤色黑了一些,往日的华服换成了普通将士的服饰,看上去到像那么一回事,但是除此之外,他外表上和之前比起来没有什么区别,好似没什么变化。

只是眼神比分别时多了一份神采,像是有了什么目标,也更坚毅了。

他的这个好外甥当真是给了他一个惊喜,有惊无喜。

宴琢盯着崔岑问“你怎么在这里?”

“回王爷,我自然是听从上级的命令。”崔岑说的一脸坦然。

宴琢:

他一口一个王爷听的宴琢要忍不住摸鞭子了。

见宴琢脸色着实不好,崔岑不敢再说与他玩笑,确认左右无人后,低声喊了一声舅舅,然后将祖母允他参军的事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通。

说来也巧,他刚在东大营待了几天,就听上级命令被派往兖州随宴琢一起去赈灾,被选入这一千人当中,他骑术还算不错,便做了先查。

“既然在队伍中,那为何不曾来寻我?”宴琢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探究,他问道。

“找你干嘛?等你给我开后门?那可真别。”崔岑摆摆手自信满满道:“不靠你,我照样也能在这军中出头。”

他既然决定来了,那就做好了受苦的准备。也多亏了在赵家的那段时间,让他改变了许多,这段时间的训练虽苦,但他一定能坚持下去。

多日以来的风尘仆仆,掩盖了他原本皎如白月一般的面孔,原本还显得有些稚嫩的脸庞此刻多了几分坚毅,他看上去并不轻松,眉眼却带着一丝坚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