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0(第16页)
长公主淡淡道:“一个人的气运都是天定的,气运好的时候,吉星高照,洪福齐天;气运不好的时候,灾厄连连,祸不单行;气运行到最低之处,可能就会面临生死之劫。一些邪魔外道用别人的气运来补自己的气运,自己原本的厄运就会由那个被转移气运的人承担……”
李璧月惊道:“什么?那个被转移气运的人会怎么样?”
长公主道:“这就得看你原来的厄运到什么程度了?如果你原来的厄运只是破财而已,那么那个人也只是破财,如果你原来的厄运是牢狱之灾,那个人可能会遇到牢狱之灾。如果你原来的厄运是横死,那么那个人也可能遇到生死之劫。至于能不能过去,就得看他的命到底硬不硬了——”
李璧月呼吸一滞。
虽然她隐约觉得,圣人前后两道诏书,说不定与这神奇的“转运符”有关。她的生死大劫说不定是也是因此而得到化解,但她并没有觉得心情轻松。
她过去的十几年中时常倒霉,自忖气运从来没有好过,但是也没有觉得要找一个更倒霉的替死鬼来代替自己倒霉,这不是作孽吗?
她问道:“长公主,这张符咒上能不能看出来是补了谁的气运给我?”
“给你转运的这个人约莫也知道这种事情不道德,所以他就是用自己的气运给你补运。所以我才问你这张符咒是谁给你的……”长公主道:“这年头,作践别人的人常见,但是用自己的命作死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李璧月神色一僵。
这符咒是玉无瑑给她的。
给她的时候,他的神态可说是非常轻松。
“朋友之间,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收了李府主的礼物,我也有一物相赠。”
“我观李府主这些日子不仅丢东西,还经常受伤,想必是流年不利,运气不好。这是我亲自画的好运符,咳,李府主将之藏在身上,保管你接下来一个月之内,逢凶化吉、化险为夷,诸事皆宜,百无禁忌。这张符纸只要十文……”
“哦,不,口误,口误。不要钱,不要钱……”
她自忖与那位相师萍水相逢,并不熟稔。虽然她觉得对方性情不错,算是个可以结交的朋友。但若论两个人的交情,还远远不到让他用自己气运来给自己补运的地步。
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她心如擂鼓,声音却没有太大的波动,问道:“是我在海陵遇到的一位游方道士,算是有些交情,但并不熟稔。长公主,他会不会有事?”
长公主摇头道:“我不知道。按说,用自己的气运给他人补运,一定会遭到气运反噬。但对方既然会用这种禁术,想必来头不小,道术上的修为也应该远甚于我。我也不好说他会不会有事,说不定,他有办法化解灾厄也说不定。”
李璧月慌乱的心稍稍定了下来。
长公主说得不算错,她对玉无瑑并不算了解。但他在她认识的人中,足以归到奇人异士一类。
他对道家各种禁术异法知之甚多,着实轮不到她来为他担心。两人在海陵一别,她根本不知道他现在身在何方。而且,她给了玉无瑑自己的信物,万一他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大可以到承剑府找她。
当然,她受了对方天大的人情,也该回报一二。
她问道:“长公主修道多年,可曾听说过一位道号为清尘散人的游方道士?”
“清尘散人?”长公主沉思半晌,道:“这个名字好像听过,但是印象并不怎么深刻,一时有些想不太起来。李府主打听此人干什么?”
李璧月道:“是帮别人找人。公主如果有朝一日能想起来,希望能告诉我。”
长公主点头道:“我与玄门平日里有些往来,我会帮你打听一下。”
李璧月道:“多谢长公主。”
长公主笑道:“何必言谢?你是馨儿的朋友,我帮你是应该的。”
两人闲谈了一会,又用了些茶点。这时,一名侍女捧着一幅装裱好的画作走了过来,禀道:“长公主,您今日画的这幅画已经装裱好了。”
长公主面露喜色,道:“是吗?拿过来我看看。”
侍女们将桌上茶具收拢干净,将画作铺陈在桌上。
一名身着嫩黄色襦裙容貌娇俏的少女跃然纸上,她倚着水榭,取盘中饵食,正在喂水中游鱼。这幅画与真人等身,画中之人,正是今日生日宴的主角襄宁郡主杜馨儿。
这幅画线条流畅、色彩明艳,人物表情生动,几乎像是杜馨儿本人在画上活了过来。
李璧月由衷赞叹道:“想不到长公主还擅长丹青。这等画技,连宫廷画师也比不上……”
这并不算阿谀之词,仅以这幅画作而论,长公主李梳嬛的画技着实是李璧月平生仅见。更令人感到惊异的是,这样的画技竟然在长安城湮没无闻。世人谈论楚阳长公主,皆只言其离经叛道,出嫁仅一年,便抛夫弃女,出家从道,从来没有人说起过她在书画之上的造诣。
长公主以手轻抚画上少女的容颜,目光流露回忆之色,道:“这是我少年时所学技艺,早已生疏了。这些年,我只在馨儿生日的时候每年替她画一幅像,算起来,已经有十六幅了……”
长公主目光投向假山之下,在人群中寻找杜馨儿的身影,微笑道:“馨儿已经有十六岁了,我只盼她找一个疼爱她的夫婿,婚后夫妻俩人举案齐眉、琴瑟和鸣,我便算了却了一番心事。”
忽地,长公主脸上的笑容凝住了。
李璧月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水榭之中,明光禅师倚着桌案不知在写画些什么,杜馨儿坐在他身侧,笑得热烈开怀。任谁也都能看得出来,只要有明光禅师在,杜馨儿的眼中根本就容不下第二个人。
长公主看了看天色,吩咐身边侍女道:“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你去告诉太子,将众人的诗作都收上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