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画卷(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念至此,眼前不由出现回京同行的少年,此刻人在何处?是否已有落脚之地?

此刻,东郊山尚学宫,一名仗剑青衫的少年正在聚精会神地听律法先生百里冰讲解律法案例。

已有百年历史的山尚学宫是私学,因地处礼尚山而得名。

当年太学规模小,生员名额有限,皇帝便命太常千墨语创办一所集育才著述并兼咨政的高等学府,千墨语选址东郊礼尚山。

建好后的山尚学宫坐落于礼尚山东面开阔的缓坡上,前临灞水,后枕礼尚山,与位于城西的太学遥相呼应。

同为效力于朝廷的高等学府,山尚学宫与太学有所区别:太学由官府举办,学宫则为私家主持;太学讲授儒家五经,学宫则以黄老为主兼容百家之学;太学弟子主要面向官宦子弟,学宫则是来者不拒,去留悉听尊便。

学宫落成后,千墨语辞官专事管理。如今的学宫大祭酒,是千墨语的第六代孙千墨云。

拜在百里冰名下的二十几名弟子谈起律、令、科、比均头头是道,但一到具体案例分析,便有些畏首畏尾。

先生问:“父与人因口角生斗殴,对方用刀剌父,儿持棍相救,却误伤父,如何判决?”

弟子们异口同声答:“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

先生目光扫过所有弟子,不作评论。

室内一时陷入沉默。

站在弟子们身后的少年大声道:“窃以为应判无罪。”语音清明婉扬似流水击石。

众弟子不约而同回头看去,却是一位陌生的俊逸少年,虽神色清冷,然那份淡然出尘,还有骨子里透出的清傲,在坐诸生不得不暗赞一句:有匪君子,美无度。

先生扬了扬眉毛,目光扫过众弟子,见并无异议,点点头,总结陈词:“父子至亲,儿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当无罪免刑。”

众弟子皆频频点头。

先生继续抛出案例:“前朝大司农颜异,听到有人议论皇帝诏令有不当之处时,没有应声,仅微反唇。御史大夫张汤据此奏称颜异‘身为九卿,见诏令有不当之处,不提醒陛下,却在心里加以诽谤,应处死刑。’可有异议?”

众弟子面面相觑,皆不敢言。

先生循循善诱,大力鼓励:“学术研讨无禁区,不问罪。”

众弟子仍不敢答。

俊逸少年轻声道:“在下窃以为不妥,如是之后有腹诽之法,公卿大夫大多以谄媚阿谀来讨好皇上,以求容身之地。”

弟子们目光集中到先生脸上。

先生直立壮硕身躯,粗短的五指摩挲着下巴,微微点头:孺子可教也。

俊逸少年课后并没有离开。

百里冰关切问道:“想学律法?”

俊逸少年十分期待而严肃地点头。

百里冰道:“到学宫管事处报名,交上束脩便可。学宫内有斋舍供住宿,膳食方面,可纳斋银后在斋厨用膳,亦可自行解决,各斋舍外均垒有灶台。”

俊逸少年摇摇头,坦然道:“我交不起束脩。”

显然百里冰对学子交不起束脩的情况司空见惯,默了默,问俊逸少年:“我缺助教,听说过助教么?”

“知道。”俊逸少年语气肯定,他为此做过功课。

助教,往好听了说是协助先生教学,实则是先生的公私事一并包圆,大师们还好,最少有两名助教,可依职责细分为教学助教和生活助教,便是生活助教也仅是安排先生日程,不用干仆人的活。

百里家的助教要干的活,包括但不限于洗衣做饭的各类杂活。

百里冰继续道:“助教住在我家,学、食、宿免费,但我能付的俸禄极少,你也看到了,我名下的弟子不多,与那些动辄便有三几百甚至上千弟子的山尚先生无法比。”

山尚学宫设大祭酒及左、右两位祭酒,还有十余位大师,他们除传授学科经典外,还教导圣人之道,被尊为山尚先生。能拜在山尚先生门下的弟子,被誉为山尚弟子,其余泛称先生及弟子。

“还有。”百里冰摩挲着下巴,斟词酌句道:“家里的两名妇人,与人相处的方式……有些特别。”

俊逸公子毫不迟疑地迎着百里冰的目光郑重道:“弟子尽力而为。”

是日,俊逸公子成为百里先生的助教。

这名少年助教姓刘,名哲,与天子同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