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趁他们闲聊的功夫,陶枝把青鱼煎好了,黄豆猪蹄汤用小火煨上,便张罗着让张卫他们帮忙把堂屋的桌子搬出来。

她想着外面也不热,徐泽腿上打着夹板不好挪来挪去,不如就坐在廊下吃。

饭菜端上桌,四菜一汤,有鱼有肉。

徐泽看到那钵黄豆猪蹄汤叹了一口气,筷子都不想伸,陶枝见了,给他舀上满满一碗,轻飘飘的瞟了他一眼。

徐泽有苦难言,见张卫吃得不亦乐乎,忙把猪蹄舀给他,殷勤道:“你爱吃这个,来,多吃点……”

“这怎么好意思!”张卫嘿笑一声,端起碗喝了一大口汤。

一顿饭结束,乌仁和张卫也一并告辞,陶枝特地包了些柿饼让他们带回去吃。

山中无他事,烟火岁月迟。

日子一晃,就到了立冬,天气也在一夜之间冷了起来,陶枝一早起来也翻出一件薄棉衣穿上。

到了冬闲月,田里的活儿都到了尾声,家家户户都开始为冬日里最寒冷的日子做准备,砍柴的,补衣的,备炭去城里卖钱的,修缮房屋的,村道上也多了许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唠嗑的庄稼人。

小雪前后,天气一直不太明朗,整日阴沉沉的。

这天一早,北风一卷,外头零零星星下了点雪籽。徐泽才从榻上下来就冻得直吸气,非嚷着要生个火盆。

“这才冬月,哪里就那么冷了?”陶枝把拐杖递给他。

徐泽哆哆嗦嗦的接过去,不满道:“都下雪了,还不肯生火盆,陶东家,你过日子真是精打细算。”

陶枝不理他,自顾自地打开装衣裳的箱笼。

自从徐泽折了腿以后,他的生活起居,饮食作息,都得听她安排,他便给她起了个陶东家的名号。

他只叹道,自己和那酒楼里的长工似的,东家让他往东便不敢往西,东家让他吃稀的就不敢吃干的,没了自由不说,一日日被安排这样那样的活计,还没有月钱拿,实在是可怜。

陶枝起初还与他分辨,现在都听顺耳了,随他去了。

“你这是才下床才觉得格外冷些,活动一下就好了,我给你找一件厚些的棉衣穿上。”陶枝在他的箱笼里翻了半天,竟也只找到两件夹棉的袍子。

“你要是怕冷,就把这两件都穿上吧。”陶枝把衣裳堆到榻上。

“害,这会儿也没那么冷了,我穿一件就行。”徐泽嫌穿多了臃肿难看得很。

自从他屡次靠着美色哄骗陶枝与他亲热起,他便有些刻意的保持着身上的装束得体,日日把胡茬也刮得干干净净。

“那你先穿衣裳洗漱,我把鸡崽子挪到后院的棚子里去,弄好了咱们就出门。”说罢,陶枝推门往外走。

这鬼天气陶枝原也不想出门的,可到了给徐泽腿上换敷料的日子了,今日怎么也得往镇上去一趟。

一柱香后,两人都收拾妥当了,陶枝便锁了院门搀着徐泽往林里正家去借驴车。

因下着雪籽,北风又紧,林里正心疼自家驴子受冻便没吭声。

陶枝从袖中取出一小块碎银子,搁在桌子上,笑着说:“林里正,今日上门来得匆忙,什么也没带,这银子就当是给您孙女买饴糖吃的。今日日头不好我俩也晓得,实在是我夫君的腿伤该换药了,必须得去一趟镇上。”

那林里正把拳头抵在嘴边咳了一声,脸色也好看了许多,“乡里乡亲的,你们遇到难事合该帮衬一把,讲这些虚礼做什么。”

“老大,去后院把驴牵出来套上车。”林里正朝着在院子劈柴的大儿子喊。

林里正一家子也算是热心快肠的,只是今冬冷得早,他们家的驴子忙了一年都没休养过。他家老二又看好了人家,半月前才纳了彩礼过去,家中多少有些银钱不趁手,这才红着脸收下陶枝的礼。

这些弯弯绕绕徐泽并不知情,只叹自家也该买个能架车的牲畜才好,每回借来借去,还要看别人脸色,好生麻烦。

徐泽戴着斗笠在前头赶车,陶枝撑着一把油纸伞,勉强能挡点风,还好两人才走到半路,雪就停了。

到了镇上,街面上都没几个人,他们一路无阻地赶着驴车到了医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