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中小
第166章 民生板块(第3页)
赵海川让萧蔷用相机把这些新样品从各个角度拍了下来。
“把照片整理好,再把我们村民自发集资,周师傅无偿教学,大家一起攻克难关的故事写成一篇通讯稿。”
萧蔷一边记下一边问:“写好了给谁?”
赵海川的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市晚报,民生版块。”
就在萧蔷把稿件和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发出去的第二天下午,镇政府办公室那台老旧的电话机,突然响了起来。
叮铃铃——
萧蔷顺手接起:“喂,你好清河镇政府。”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清晰、干练的男声:“你好,请问是萧蔷主任吗?”
“我是市晚报民生版的记者,我叫张毅。”
“我收到了你发来的稿件,我们主编对你们清河镇村民自发集资,抢救非遗项目的故事非常感兴趣。”
“想问一下我们这周方便过来实地采访吗?”
电话挂断,萧蔷猛地转过身,看向办公室里正在看文件的赵海川。
“赵书记!市晚报!他们要来采访!”
……
“听说了吗?市里记者要来!”
“真的假的?为啥事啊?”
“还能为啥石桥村的竹编呗!赵书记搞的那个项目!”
消息从党政办传到财政所,又飘进计生办的窗户。
……
赵海川叫来了党政办主任杨光和萧蔷。
“记者要来是好事,也是一次考验。”
“杨光你负责协调,萧蔷你负责对接。”
“记住我的总要求——实事求是。”
杨光赶紧点头,拿出本子要记。
“不用记,记在脑子里。”
赵海川摆了摆手,“我们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欢迎仪式,不提前准备稿子让老百姓背。”
“记者想看什么就让他们看什么。想问什么就让他们问什么。”
他的目光转向萧蔷:“你跟记者对接的时候,重点要不经意地透露几点。”
“第一我们的竹编技艺,周师傅是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