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扶贫攻坚(第2页)
钱主任的目光落在那个精致的灯罩上,眼神亮了一下。
他拿起来,仔细端详着,又拿起杯垫摸了摸。
“哟,这东西……做得精细啊。”
“清河镇搞的?”
“我们镇石桥村的村民做的。”
赵海川把汇报材料递过去,“当然背后有高人指点。”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福生老先生现在就在我们村里亲自带徒弟。”
“周福生?”
钱主任扶了扶眼镜,显然听过这个名字,“那可是大师啊!”
赵海川翻开材料,指着其中一页,“钱主任您看我们初步测算,一个熟练的工人一天就能编出五到六个这样的杯垫,市场价至少能卖到二十块。”
“这不仅是个产业项目更是文化扶贫。”
“我们想恳请县里在项目启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钱主任合上材料,沉吟片刻。
“海川书记,你这个想法非常好东西也确实亮眼,周老的牌子更是金字招牌。”
“但是……你也知道县里今年的财政状况比较紧张。”
“各个乡镇都在要钱。”
赵海川心里明白,这是官场套话。
“我理解。”
“钱主任我只是来跟您通个气,让您心里有个数。”
“这个项目我们清河镇砸锅卖铁也要搞。”
“后续还需要您多多向上头向市里美言几句。”
钱主任笑着点头:“一定,一定。”
“这么好的项目我肯定会向分管县领导和市扶贫办重点汇报的。”
从扶贫办出来,赵海川马不停蹄,直奔县委大楼。
他要找的,是耿书记的秘书,小张。
在走廊里等了十几分钟,小张才从书记办公室出来。
“赵书记?”
小张有些意外。
“张秘书,没打扰你吧?”
赵海川笑着迎上去,将另一份一模一样的材料递过去,“有点事想在耿书记方便的时候,跟他汇报几分钟。”
小张接过材料,看了一眼封面。
赵海川压低声音,恰到好处地补充了一句:“这是我们清河镇在文化扶贫和乡村振兴上做的一个结合点,算是个小小的试点想听听耿书记的指示。”
“文化扶贫”、“乡村振兴”、“试点”。
这几个词,瞬间抓住了小张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