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4章 学习无止境(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几个孩子跑过来围观,看完后默默点头。其中一个掏出铅笔,在下面添了一句:“老师不怕,我们也不怕。”

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有人画笑脸,有人写诗句,还有人贴上了自己的照片和一句话:“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重要。”

中午时分,整个墙面已被覆盖。远远望去,像一幅由千百个声音织成的壁画。

就在这时,站点主控室警报轻响。

不是故障提示,而是一条来自南极站的新消息:

>【检测到新型共鸣脉冲,源头定位:贵州山区某村小】

>【特征分析:单一发声源,持续时间秒,声强仅38分贝】

>【内容转译失败,但情感模型匹配成功】

>【结论:第五位老师,已开始说话】

李念冲进机房,调出实时监控画面。

镜头对准的正是那间破旧教室。阳光透过裂缝洒在讲台上,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站在那儿,低着头,双手紧紧攥着衣角。她嘴唇微微颤动,声音轻得几乎无法捕捉:

“我……我想……让爸爸回家……”

就这么一句。

可就在她说完的刹那,全球三百二十六个正在运行的“言语庇护站”内,所有录音设备同时自动播放同一段旋律??是《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变奏版,但歌词被替换成了千万条真实语音拼接而成的合唱:

“你不是孤单的,你不是错的,你说的话,我一直都听见了。”

更令人震撼的是,青藏高原上空的电离层出现短暂扰动,一颗退役多年的气象卫星突然传回首帧有效信号,图像显示:地球轮廓周围,浮现出一圈极淡的光环,形状酷似声波扩散的同心圆。

科学家将其命名为“言之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天发布公告,提议将每年的6月15日定为“全球倾听日”,并建议各国在学校课程中增设“表达与共感”必修模块。

而在贵阳,一座全新的建筑悄然动工。没有围墙,没有大门,只有一圈环形玻璃墙,墙上刻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手写语录。工地牌子上写着:**“第五位老师纪念馆”筹建中。开放时间:当最后一个沉默者开口之时。**

李念没有再去看过。

她依旧每天带着孩子们读书、写字、说话。有时他们讲笑话,笑作一团;有时说到伤心处,抱头痛哭。她从不打断,也不评判,只是坐在旁边,让录音笔静静运转。

某天夜里,她独自登上观测塔,打开周文昭留下的轮椅旁的小木箱。里面除了一叠泛黄的研究笔记外,还有一封密封的信,封面写着:“致第五位老师。”

她拆开,读完,然后点燃火柴,任其化为灰烬随风而去。

第二天清晨,她召集所有孩子,在操场中央挖了一个坑,把那只老旧的录音笔埋了进去。上面立了一块石碑,刻着一行字:

**“这里埋葬的不是机器,

是一个时代终于愿意倾听的心。”**

仪式结束后,天空忽然放晴。

一道彩虹横跨雪山与草原,七色之中,隐约浮现出五个模糊的身影,携手走向远方。

没有人拍照,也没有人尖叫。

因为他们都知道??

有些事,不必证明,只需相信。

就像春天总会来,就像黑夜终将退去,就像每一个曾躲在角落里不敢发声的灵魂,终有一天会抬起头,轻声说:

“我在。”

而世界,终于学会了回答:

“我听见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