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第4页)
直到回到哨站,才有空和这些差不多几岁的哨兵聊天。
“常规轮换期是两年。”
但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心留着这里。
所以两年反而少见,五年或是更长时间的才是常态……
哨站条件有限,也容不下节目组这么多人,大家来时欢声笑语,走的时候各有各的心事。欧让有点头晕,回去后半程就换了李庭舟到她们那边与费静晓轮换。
这位静晓姐,点着一支烟,争着一双猫眼毫无睡意。
后座的张瑜澄绑着安全带、卡着颈枕,睡得像一条东倒西歪的毛毛虫。
因为两个人都在抽烟提神,车窗一边开着半扇,车内的摄像头和收音设备都关掉了,因此费静晓才有兴致和这位有“乐圈魅魔”之称的蒙蒙聊两句。
“开几个小时的车,哪怕不说话也要和他连麦吗?”
李庭舟无一丝被戳破的窘态,淡淡嗯了一声。
费静晓反而侧过头认真看他:“真看不出来啊!”
她以为崔璘“十年金身”是必遭反噬的极端营销手段,她以为蒙蒙“乐圈浪子”是乐迷们粉饰太平、破罐破摔的自我消化,结果这两人玩起了实实在在的纯爱。
花坛扑蝶,树荫接吻。
每一个相视而笑,每一次欲言又止,眼神、动作之中都是说不尽的默契,哪怕是早起时的吵架也黏黏糊糊……
耳机那头传来崔璘的声音:“谁在和你说话?”
李庭舟手里的烟燃到尽头,他只抽了几口,剩下的全部供奉给了边境的风。最后才过肺一次,他才回答崔璘:“没事,和静晓姐聊天呢。”
崔璘哦了一声:“让她说就行了,你别分心。”
费静晓尽管没听到他们具体聊了什么,但综合这段时间对二人的了解,她大致也能猜到,无非就是崔璘说什么“别理她,你专心开车”之类的。
谈了恋爱的人,自带一种“我只在乎你”的气场。
“哎~”
第112章发个亲亲想恶心谁?不中用啊(含论坛……
北疆占据了疆省行程的一半时间。
后半程的印记打卡难度也随之攀升。
因为任务需求,嘉宾们不得不适应分组作战,七个人哪怕打乱搭配也逐渐养成了一些默契。
这个i人含量过高的团队终于真正意义上的混熟了。
真是可喜可贺!
再加上大家的年龄差远不如上一季那么分明,最大的欧让、费静晓分别才35、32岁,正是拼事业的黄金期;最小的张瑜澄22岁刚毕业,但也拍了几年戏。这里没有需要特殊照顾的新人,能力再欠缺,起码态度都是十分到位的。除了姐姐称姐、哥哥称哥,其他人的都是直呼名字或昵称。
唯独一个人例外:蒙蒙。
无论大小,谁叫他都是亲昵的一声“蒙蒙”。
懂礼貌的蒙蒙也称呼众人:让姐、静晓姐、芯芝姐,差一岁的蔚年叫大名,小几岁的张瑜澄则缩减为“小澄”,以示团队老小的特殊之处。
在这之后,蒙蒙会直呼崔璘的名字。
心情好的时候喊他“崔璘~”,有事找就“崔璘在干嘛?”,当两个人肉眼可见产生分歧,需要私聊解决时,蒙蒙往往会压低声音,目光淡淡一扫:“崔璘。”
自蒙蒙生日之后,嘉宾们有了些心照不宣的共识。
遇事不决看先崔璘,崔璘不决再看蒙蒙。
崔璘发作起来不愿意配合的时候,别管导演怎么说,也别管崔璘是真的生气罢录了、还是在等某个人去哄他,最效率的解决办法就是直接去问蒙蒙。导演苦口婆心劝半小时,不如蒙蒙一个不带温度、近似冰刀的眼神。
当然了,大多数时候,红色印记七个人是很和谐的。
结束疆省的全部行程已经是5天之后。
这是《行在路上》红色印记篇开始录制之后最长、最难的一段路,内容很多,来自官方的任务不少,嘉宾们的路线行程更是开创了不少国内的先河!能坚持这一趟走下来,未来十年内都很有炫耀资本。
至于正片,预计会占两到三期的篇幅……
通告告一段落,李庭舟第一时间飞往T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