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第19页)
一说到要做事,其他人立刻不吭声了,一个个逃避会长的目光,生怕点到自己头上。真要摊上任务了,这不就露馅儿了么!
开完会,李庭舟还和副会长喝了茶。
“说起来,你这条路应该是往高校走更合适,当初怎么想起来做乐队的?”
别怪人家有偏见,事实就是混不下去的人才会去混乐队,再不济也先去娱乐圈探探路啊!像李庭舟这样从乐村打入内娱大城市的也实属少见了,要不是混出来了,搞不好他未来也得效仿老主唱,卡在35岁之前加入体制内。
李庭舟又把他当年求职心选工作室失败的事讲了一遍。
副会长笑道:“年轻人是这样,要撞到南墙才肯回头。”
不过李庭舟如今出头了,那就不算走错路。
只能说:有他这样的资质和条件,被追捧被喜爱是理所当然的,无论走哪一条路应该都是顺风顺水一路畅通的。
喝完茶,李庭舟不出意外从NPC那领到一个官方任务。
“就配个乐而已,也不用你一个人干,我们和民乐协会那边合作。正好,你不是在录那个红色印记么,就当是采风了!回头我给你推个名片,你们年轻人好好商量怎么去办这事,纪录片年底上,时间还很充裕。”
说得轻松,回头发来的参考资料压缩分了三封邮件。
官方账号甚至不愿意冲个云会员。
崔璘一看就没兴致了解了。
“这么大一个协会,总不能你一个人做事吧?”
李庭舟对此早有准备,平静地说:“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所以,你对这种草台班子的构成和能力有什么误解?如果大家都愿意做事,不断吸纳新人的意义又是什么?”
说到底,只有两种情况的人需要做事:
太傻的新人没有经验,还以为自己加入了什么了不得的组织,被别人两句好话哄一哄、戴个高帽,立刻就像骡子一样拉起磨来了!
另一种就是李庭舟这样需要快速补充“实绩”的新人。他能自己做事当然好了,否则的话,只要有关系,多得是人乐意代笔,回头再让他冠个二作……
*
最后在G市待了一天,李庭舟和崔璘飞往蒙省。
他们降落在最北边的机场,落地就感觉到一阵凉爽。
不出意外的话,本期第一阶段的领头人费静晓女士,已经向大家展示她接手团队以来的首个意外了:“嘶,我订蒙古包的时候不小心把我自己给漏算了,还好没关系,依然是三顶,住得下住得下。”
“都怪我这脑子——”
她正要脱口而出“一y”,又急匆匆地收回去。
张瑜澄注意力还没放到正事儿上,在研究自己的遮阳帽;裴芯芝忙着整理被风吹乱的额发,最后没忍住拿出了随身携带的小梳子;蔚年正在咔嚓咔嚓啃牛肉干,也没听到。
剩下三个,欧让最为敏感,但她听得面色不改。
至于李庭舟和崔璘,前者虽然敏锐地捕捉到费静晓匆忙改口的行为,可他一时间也联想不到“一孕傻三年”这句俗语。
倒是崔璘,他从头到尾知道这件事情。
如果不是费静晓的团队能兜底,也轮不到她上。
说白了,这也是红色印记篇保留在后期的一个爆点:如果前期就能出效果,这事平缓地给宣传出去,也就行了;如果播出效果不及预期,那费静晓团队就能配合来一次定点引爆,控制舆论形成双赢。
抵达未来三天留宿的蒙古包,众人已经把这事抛之脑后。
节目组也第一时间分配了任务,依然分作三组:草场大排查,确定转场后牲畜们的适应情况;跟随牧医检查草场马匹发|情期交|配情况;羊群部分羊要二次剃毛,配合师傅完成剃毛、收毛工作……
“抽签吧。”
众人没有立刻去抢签子,而是齐齐看向崔璘。
此人果然在低头祈祷,嘴里默念有词。
等他祈祷完毕,七个人依次抽签:李庭舟和崔璘分到1号大排查任务;剃毛三人组是费静晓、张瑜澄和欧让;最尴尬的随诊则落在了裴芯芝和蔚年头上。
得偿所愿的崔璘已经开心地空翻出了镜头外。
裴芯芝想起自己曾拍戏坠马,面露苦色:“不能换吗?”
蔚年欲言又止:“我觉得吧,还是我们俩去比较好。”
女生去,为了出镜考虑起码会收敛许多,以免引起嘉宾和观众的接受不适。不然的话,让蒙蒙和崔璘去面对那群发|情期的公马,尺度毫无顾忌,画面岂不是更加不堪入目?如此一来,原本就眼红节目组的举报大军就有了正经名目行举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