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仇(第2页)
直至那日晚上,他听到与赵二货物交易那人是李三,后来曹经带着他们来哑沟做法,两件事情串起来,基本可以确定,曹经在向米瓮兜售铁器。
米瓮这种组织,无论披怎样一张皮,说到底,武装是根基,想来在各地都有自己稳当些的供货路子。
哑沟这点产量自然是喂不下他们,索性曹经自己就是个黑的,互有掣肘,倒也是图个方便。
这些本没什么问题,只是……
“曹经捞你们的油水,你们不知道?”
说着,苏冶掏出先前准备好的账簿,递给李三。
李三伸手接过,翻开看了几页后,抬头看向苏冶。
苏冶明白他意思,解释道:“这是县里朱记铁器铺这半年的账本,你只须看,每个月都有个‘林先生’的记账,每月都有出铁,入的却不是银子,是斤两,块炼铁换二部操作法退过火的生铁。”
“唯独这两月,数额变了,出的是块炼铁,入的却不是,你可知道为何?”
李三合上账本,问道:“为何?”
苏冶:“两月前,我替他们改了烧铁的法子,他们能炼出更高质量的铁,便以优换劣,掺杂低质的块炼铁卖给你们,以次充好,从中捞油水。”
她之所以能发现这点,全赖记性好。
当初在曹家村的时候,王喜替她找着卖她那些铁器的门路时,苏冶去过一次县里,为的是探探朱记铁器铺子和朱长业的虚实,故而对朱长业铺子里货物的品相有个把关。
那日,赵二运着码好的铁块,苏冶经过时,她一眼便瞧见了那是朱长业的货,从那时她便猜想,曹经的生意没那么简单。
后来又从王喜那里打听到曹经和朱长业那层关系,便印证了心里,便从朱长业那里诈来了账簿。
本想着是个把柄,能在米瓮这里给他使绊子,好借米瓮的力打他一把。
如今,瞧见李三的态度,她隐隐有了其它猜测。
“你们知道?”
李三抬眼看向她,淡淡道:“知道。”
苏冶微微蹙眉:“听说你们将那土财主的脑袋挂在了城楼上,怎的如今碰着诓你们的曹经,倒是变得慈眉善目。”
话说到这里,她想到了李三那会儿说的:她避重就轻,只讲了弊处。
“他有用。”李三淡淡道,指尖的狗尾巴草已经成了两截。
苏冶心下了然,曹经虽捞了不少油水,确是给了他们货源,所以他们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是,她既然已经到了这里,便没了退路。
她看向李三,目光灼灼。
“如果我说,我能给你们更多好处呢?”
——
苏冶从丰庄粮行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她一路朝着城南走去。
路边的摊贩陆续收摊,街边的铺子不少下了,摊子收了后,地上剩下不少的烂菜叶,路边几个乞丐见摊主离开,抓紧手里的破布,一拥而上,捡起那些包在布里,一溜烟儿便没了影,一切杂乱又有序的进行着,似是风平浪静。
到了地方同车夫会和后,苏冶乘着马车回了哑沟。
那车夫跟了她有几回了,姓张,瞧着是个性子内敛的人,平日在路上,鲜少与她或者赵二开口说话。
今日却罕见地同她搭起了话。
“姑娘今日来的比平日晚些。”
他语气很平淡,似是有些闷,随口一问。
苏冶抚了抚微微皱起的袖口,解释道:
“往日我和赵二两个人,采买的东西也没今日多。”
张老头没继续说话,苏冶倒是回问道:
“张师傅单独跟我也就这一趟,怎的有了个‘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