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只叹吾尙幼(第1页)
如今诸葛玄以车水马龙形容羊氏门前之象,这在诸葛珪听来,隐有几分暗讽之意。
左右并无外人,诸葛玄叹息着出声道。
“泰山公子之才可谓八斗,或是少年得志自矜,今揽财物而无度,非是长久之道也。”
“吾所忧者,乃是泰山公子安于享乐,沉于奢靡……”
说到最后,诸葛玄不复言语,眉眼隐有忧色。
此前,诸葛玄对于羊耽的印象极好,对于羊耽的大恩也是没齿难忘。
只是近来听闻泰山羊氏对于各家所赠财货来者不拒,这隐有几分贪婪无度之象,属实是让诸葛玄有些担忧。
作为郡丞的诸葛珪,对于这些坊间都传遍之事自然不会不清楚。
不过,尚未等诸葛珪开口,那坐在车厢内一角读书的诸葛亮就忍不住说道。
“叔父何必因些许风闻,就急于一时下了定论?”
“泰山公子绝非安于享乐,贪婪奢靡之人,这般揽收财物,以孩儿拙见必有隐情,不妨拭目以待,自有分晓。”
诸葛亮的语气尤是坚定,甚至声音还有着些许不快,就像在诸葛亮看来,诸葛玄如此评价羊耽有侮辱之嫌。
刘备与羊耽昔日于黄昏下棋之时,所说的话语仍时时在诸葛亮的脑海里回荡。
如此心怀天下的仁德高洁之士,又岂会轻易为钱帛所动?
诸葛亮是断然不信的。
诸葛珪见状,有些奇怪地问道。“亮儿何以如此肯定?”
面对父亲的询问,不可能说出刘备与羊耽私下交谈内容的诸葛亮,稍作思索后,迅速就发现了一处疑点,那小脸满是认真地说道。
“回禀父亲,须知泰山羊氏历来有清正之名,以耕读传家,今羊府君更有悬鱼太守之美称,然否?”
诸葛珪点了点头,表示确是如此。
作为泰山郡郡丞,诸葛珪不说对泰山郡各个世家豪强都是了如指掌,但大体了解也是有的。
如泰山羊氏这般的清正世家,很难不被诸葛珪注意到。
至于羊续那“悬鱼太守”的清廉美称,之所以能够这么迅速地跟着传遍天下,甚至就连身为小儿的诸葛亮都能有所耳闻,很大程度上还是托了羊耽的福。
时有《洛神赋》传世,泰山公子为世人所诵,自然不免提及家世,自然是连带着羊续也是名声大噪。
诸葛亮接着说道。
“如此,可见泰山羊氏有家学如此,必不乏清正之士,而坊间传出羊氏门前车水马龙,泰山公子来者不拒。”
“然,若如流言,则泰山羊氏族人必然会对泰山公子再三劝阻,又岂会举族相助揽取各方厚礼?”
“前后矛盾,则必有缘由,请父亲、叔父明鉴。”
诸葛珪与诸葛玄听罢,一时只觉得茅塞顿开之余,看向诸葛亮的目光也多了几分诧异?
如此条理清晰之言,可不是寻常八岁孩童还能道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