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机不逢时(第1页)
“你就说说这混蛋姐夫干的都是什么人事?”
“不过,当年项目工程人,被坑得妻离子散,跑的跑死的死,也当不了证人。”
“这点资料想把那个老贼给拉下马,还真不容易。”
吞云吐雾的刘长庆,翻阅着手中的账本。
一边摇头一边叹息。
当年贪污的资金小头各分其家,大头石沉大海。
想找到能够定罪的证据,实在是难如登天。
可对于叶飞来说,这一切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恨不得把刘长庆碎尸万段。
这把交椅下面的炸弹已经被点了火。
谁要敢坐上去,谁第一个尸骨无存。
“老刘,不着急,你把向阳乡打理得这么好,比你那个姐夫强。”
“缺少证据可以慢慢找,我刚刚当上村长,人飞得太高,往往也会摔的太疼。”
叶飞将眼前的桌椅轻轻地向前一推,找了一条木头小板凳随意坐下。
抬头仰望悬挂在墙壁上的老式钟表。
那滴滴答答的声音。
就好像刘长庆死亡的倒计时。
一旦东窗事发,找不到钱有福,毫无疑问,各级部门一旦问罪,先问的就是这个小舅子。
“叶领导,您这话说的,自古以来能人上位。”
“我这个当代理的,不过就是混口饭吃,能有什么作为。”
“要说当年钱有福接手的项目成了,并且现在还留在我们向阳乡。”
刘长庆一边说一边胡乱地翻着账本。
几乎在末尾的地方终于找到了一家公司集团名称。
“你看,绿色集团。”
“主营业务大棚养殖技术,当年那些政策中,也就这个养殖公司还算勉强留了下来。”
“好像是研究冬季大棚养殖技术的,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亏得七七八八。”
顺着对方的介绍,叶飞向着账本瞟了一眼。
不愧是老乡长。
蚊子腿肉也要切下一块来尝一尝。
众多惠农政策当中,大棚养殖也算是其中一项。
公司根据惠农政策向上申请80万惠农资金。
到了钱有福这里转手一遍,直接翻了五番。
最终下放的400多万资金,钱有福一个人就扣下了四分之三!
面对眼下条条漏洞,刘长庆说得口若悬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