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20130(第1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看陛下,好好,他是等不到陛下让秦王殿下收敛点的话了,因为,刑部尚书看着昭武帝,他们这位陛下相当难以讨好,在他的记忆里,昭武帝笑着的时候寥寥可数。

可,陛下现在是笑着的,漆黑的瞳孔里充斥着笑意,这方才是没有的,他确信,他看得真切。

是因为什么?因为秦王的话吗?

刑部尚书隐晦而小心的一瞥,随后,垂下了头,不可直视圣颜,心中对秦王的受宠程度有了新的认知……他匆匆前来请求面见陛下,午时,秦王在同陛下一起用膳,他不意外。

而后,秦王殿下被呛到,他差点被陛下“请”出去,就差明着说你现在别说了,呛到秦王了,明天再说。

再就是,这样的话自秦王口中说出,陛下竟也未曾训诫一句……刑部尚书当然不是自恋到去想是因为秦王阴阳朝臣,陛下为此训诫,甚至,他想的都不是训斥,而是训诫!即,教导秦王,而非责骂。

刑部尚书想的是,秦王这样,陛下不阻止,万一以后成习惯,怕是对秦王的名声有些不好,嘴毒不是什么好名声,而且,秦王就这样明晃晃的说出了从龙之功和追随魏郡王的话……这和陈郡王和魏郡王那些争执简直是异曲同工之妙,没有区别,都是在说关于争夺储位的事情,唯一不同的就是,陈郡王他们说的是争夺储位的各自算计,而秦王说的是,覃氏一族为储位押注……结果,都这样了,陛下什么也没有说。

甚至,还是笑着的。

那这样的话,陈郡王和魏郡王因为说为了储位的算计被削的爵位算什么?

不算什么。

若是昭武帝知道刑部尚书的想法,一定会这么告诉他。

只是,昭武帝不知道,现在,昭武帝只是笑着,很高兴。

关于刑部尚书疑惑的,他为什么不训诫顾丛嘉,嘴毒不是什么好名声,他当然知道,只不过,在有了顾丛嘉可能把老大臣气死的前提下,昭武帝降低了标准,只要没有将老大臣气死,那阴阳刻薄一下,也没事,要是晕了的话,宫中也有太医。

而且,此次顾丛嘉这么刻薄是因为自己啊。

昭武帝心想,这个念头浮现的瞬间,灵魂好像轻盈的飘了起来,他很高兴。

为什么呢?

因为顾丛嘉明明知道,是他一手推进争储事宜,促使这些世族站位,但,顾丛嘉依然为此阴阳刑部尚书,为他们给自己执掌朝政找麻烦而不忿……昭武帝被进言好多次,说他偏爱秦王,但,昭武帝不懂,什么是偏爱,他难道给了他们错觉,认为他对除了顾丛嘉之外的人有父爱这种东西吗?

明明是唯一。

昭武帝不认为他对顾丛嘉是偏爱,但,今日,他好像从顾丛嘉身上感受到了偏爱的含义,那是,世间万物,都不及你的偏心。

是无论做了什么,都一定会站在你身边的偏心。

这样看来,好像也没错,他的确偏爱顾丛嘉,因为,在他看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顾丛嘉都是没有过错的,若真有错,那也是周围人误导他。

昭武帝心想,又忍不住笑了起来,他是这样想的,而顾丛嘉更过分,直接就阴阳了上去……世族站位康郡王他们是他策划,推动,想要看到的场面,而顾丛嘉选择性的忽略了,就算这是昭武帝一手推动的场景,但那些给昭武帝找事的朝臣难道就没有错吗?!!

虽然有了站位,要为自家王爷争取利益,但,为此你们让昭武帝烦心不愉,那就是你们的错!知不知道大小王啊?!

昭武帝越品顾丛嘉方才的话,心情越好,这样的情况下,他又怎么舍得训诫顾丛嘉。

刑部尚书收回发散的思维,而后,很是识时务,从心的:“秦王殿下教导的是,这一切都是臣等该受的苦果。”

“只是,自苏氏金矿案后,魏郡王已经许久不曾同臣等联系了……”

他期期艾艾,魏郡王眼下做的所有事情同他们真的没关系啊!

甚至,在陈郡王和赵王爆出来之前,他都不知道这些事情啊啊啊!!!

昭武帝现在心情好,看刑部尚书也不再那么不顺眼了,开口:“覃爱卿真的舍得?”

虽然昭武帝像是随口一问,但刑部尚书可不敢当陛下只是随意一说,他知道,今日覃氏能不能活就看这一句了。

刑部尚书:“臣身为刑部尚书,这么多年,未曾管理好家族,使家族子弟仗势欺人,现如今不过是弥补过错,有什么舍不得的,再说,秦王殿下教导的是,魏郡王此番出事,虽然与臣等交流不多,但覃氏毕竟是魏郡王的母族,臣是心有戚戚,已决心好好教导家族子弟,家中族老也已同意,覃氏一族不日便上往京城。”

说着,他颇有些不好意思的看向昭武帝,“说来,还望陛下批准,令臣另择一处建府。”

昭武帝的笑容已经淡了下去,他居高临下望着刑部尚书,看得刑部尚书背后爬满了冷汗,直到昭武帝移开眼,刑部尚书的脊背已经湿透,“希望你能说到做到。”

昭武帝道,给了决断。

刑部尚书大喜,连忙磕头:“臣,必不负陛下所望。”

而后,告退。

刑部尚书看着明亮的天空,今日这天真蓝啊。

看着刑部尚书走远,顾丛嘉从椅子上起身,朝着昭武帝,来了一个新年贺喜要红包的动作,声音清脆,“恭贺父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