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8090(第10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很显然,众人心中都有这个怀疑,但是,苏齐贤再怎么说也是两朝元老,他也曾为周朝立过功,而且,苏盛也是,曾经的吏部右侍郎,他干的也还行,苏夫人,也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嫡女。

眼下,苏丞相的嫡长子,曾经的吏部右侍郎去世,苏夫人去世,苏齐贤又血书一封奏折请求埋葬夫人和儿子,这,同意吧,感觉苏齐贤会整幺蛾子,不同意吧,人都死了,苏盛和苏夫人罪不至此——死后曝尸荒野。

昭武帝听着下面吵的跟菜市场似的,有些头疼:“够了!”

“苏氏夷九族的时候,你们也要替他们收尸吗?”

第86章第86章科举(33)

听出昭武帝的意思,朝堂一下就安静了。

原本他们便是在争论要不要同意苏齐贤想要好好安葬儿子和夫人的事情,赞成同意的朝臣有他们的理由,不赞成的大臣也有他们的原因,谁都说服不了谁,可不就吵成斗鸡眼了。

但现在,昭武帝都表态了,苏氏罪名若定下,窃取朝廷银矿的事完全可以说一声国贼,这样的罪名,他们又怎敢去沾染,去给苏氏族人收尸——不论从哪个方面,都是万万不行的。

苏氏目前朝堂最大的势力便就是苏齐贤这个当朝左相了,苏盛这个吏部右侍郎又死了,苏氏的其他人无一不在五六品的官位上,这样的哪能值得他们豁出去去淌这趟浑水?!

说到底,这场争执不过是因为苏氏目前的罪名还没有明文定下,苏齐贤是当朝左相,且是两朝元老,若是直接否决这项提议,会显得他们太过无情,没有同僚之谊,史书记载也不好看。

所以,为了身后名,就会有人投赞成票。

但,陛下既已开口,表了态,那么他们这些争执都该消弭。

作为右相,庄文君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此刻,也要当仁不让,硬着头皮询问昭武帝具体的处理意见,不让风光安葬是一回事,但总不能真的任由苏盛和苏夫人的尸体烂在苏府吧?

他们还是在乎名声的。

昭武帝想了下,“苏盛曾为吏部右侍郎,由吏部安排人安葬,苏王氏……王卿,你们还要这个女儿吗?”

“臣会将苏王氏以平民安葬。”

庄文君退了回去,既已解决,他也不会再因此事触陛下的眉头。

昭武帝这处置让程铄心下凉了一截,苏盛曾为吏部右侍郎,按理来说,他的葬礼应是由礼部安排,而不是由他生前任职的部门主持。

昭武帝此举,无不在诉说苏盛,苏氏的完蛋。

苏氏完蛋,被牵连进银矿分赃的程鑫绝下场不会好。

程铄认清这件事,整个人更颓了,在苏氏还没有彻底定罪的时候,程鑫固然画押,但,由于苏氏还没事,他也暂且安稳着,这就让程铄,程府还心怀希冀。

直到此刻,像是一桶凉水浇到程铄身上,从头到脚,凉的可怕,让他彻底认清事实。

程铄在心里戚戚,而朝堂之上,则早就开启了另一个议题——此届学子们的授官问题。

虽然还没公布,但殿试的排名已经定下,那自然要考虑授官的问题,此届是恩科,本就是因为朝廷缺少人手而特赦的,这倒是没问题。

问题是,突发事件,苏氏要完蛋了,作为京畿第一世族,苏氏占据了朝堂上的高中低位置的不少,且,与此事有关联的,基本上也完蛋。

那就空缺了不少中高官位出来,比如说御史,御史大夫,吏部右侍郎,吏部尚书之位等等。

这些官位同此届才考上的学子没关系,此事的调任和升迁主要还是在朝为官多年的大臣们。

但是,有一个问题就出来了,这些大臣们调任的调任,升迁的升迁,那原有,五六品级的官位便空出来了。

这倒也不难解决,将地方任职上政绩优等的提到他们的位置上就可以了,问题不大。

但,朝臣们一时呆愣,好似没反应过来陛下说了什么。

什么叫‘欲为此届科举学子授六品官。”

待他们反应过来时,劝告之声不绝于耳。

“不可啊!陛下!”

“此举有违祖制啊!”

一时间,群情激奋,多位大臣脸上都是明显的不赞同之色,但,昭武帝却还是那样平静。

“祖制?”他反问,“是苏齐贤授官七品,半个月到六品的祖制?还是程鑫授官七品,一个月晋升的祖制?”

他好似就这么一问,语气中也并无多大的怒气,但,一时间,像是被扼住脖子的鸭,静寂无声,不少人脸都憋红了。

不管怎么说,世族子弟的仕途是比寒门子弟的仕途要平顺百倍,就比如,苏齐贤和庄文君,同样的状元,同样的受先帝看重,但一个爬到右相只需七年,一个用了十四年,这还是庄文君押对了宝的情况下。

世族晋升如此容易,那他拉一把寒门又如何呢?

朝堂之上,世族一系被怼的无话可说,只是心里暗恨,苏齐贤和程鑫真是害苦了他们,陛下是动了真怒——迁怒于世族的晋升,并拔高寒门的起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