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第13页)
还好,后来程铄试探性的问其他人,其他人只以为他是震惊诧异之类的情绪。
这张纸条是真的很小,不然也不能当众塞到程铄的手里,却没叫其他人发现。
上面只写了几个字,但就是这几个字让程铄的呼吸急促了起来。
‘苏康一路,针对,救程。’
程,程鑫,他的父亲真的还能救吗?
吏部尚书都已经重新定下了……心中明知可能性不大,但还是抱着一丝期望,万一,万一呢?
程铄想到今日定下吏部尚书时,那嘴脸,以往他对自家父亲恭恭敬敬,现在一朝起势,便将他,这个新吏部左侍郎,以及一些死忠于父亲的人全部打发来苏府,安葬苏盛。
安葬苏盛,这不算是一个好活,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常人避之不及的事情。
毕竟,苏氏现在都成什么样了,明眼可见的,要完蛋,现在避着苏府走还差不多,怎么还会等苏府的门。
而且,为死人收尸,多晦气的,尤其,苏盛还可能是被苏齐贤给弄死的。
这样明晃晃的排挤,程铄捏紧了手里的纸条,反正也是针对苏氏,针对康王,现下这情况,要捞他们,很难,但是,落井下石还是容易不少的。
程铄在下定决心的时候,苏齐贤望着这四方的天,面容舒展。
在动手的时候,他就想到了这种可能,苏盛作为曾经的吏部右侍郎,虽然苏氏有罪,苏盛有罪,但陛下没有明旨,为了名声,这就有的谋算。
就凭苏盛不敬之罪,不管是陛下,还是文武诸公,不可能会让礼部来让为苏盛主持葬礼,死后追封的。
那,最大可能就是吏部,苏盛曾经任职的部门。
吏部,程鑫被苏氏牵连,进去了,那照陛下的速度,最迟不过几日就能重新任命吏部尚书。
陈王那边不管是出于对不能救外公的愧疚,还是对门人展现他对手下人的优厚——救不了程鑫是客观原因,但,他会尽最大能力让程铄子承父业。
这样一来,来苏府为苏盛收尸这种事,很大概率会落到程鑫这个前任上司的儿子身上,这不是针对,纯粹是世事时易。
想想看,新吏部尚书刚上任,就摊上这么一桩众人都不愿去的晦气事,那他若是还想比较顺遂的接管吏部,他就要好好想这个人选——还有比前任吏部尚书之子,目前是吏部左侍郎的程铄更合适的人选吗?
这简直是最好的立威人选。
一步一步,他赌对了啊!苏齐贤眼眸亮的可怕,不禁哈哈大笑了起来,不过一会,又咳咳咳的咳嗽了起来。
在一番惊天动地的咳嗽之中,无人靠近苏齐贤,下人畏畏缩缩不敢靠近,其他人则是为自己的命运忧心悲怆,根本无瑕关心苏齐贤,甚至,他们是怨恨苏齐贤的。
恨他没能力,害的他们落得如此境地。
苏齐贤足不出府还能算计朝堂之人,府里人的心思也瞒不过他,但是他心情很好的,不同他们计较。
他期望着,在苏氏族人咬死不曾开采银矿的时间里,以程铄带头针对他,针对苏氏,乃至康王,最后落到康王的支持者身上,尤其是,清风书院。
殿试刚过,若闹出科举舞弊丑闻,陛下,文武百官都会面上无光的吧。
**
此前是世族表明想要捞苏氏,后来又表明不落井下石,寒门顶头的那几位又没有打算再去落井下石一番。
为了不得罪其他世族,曾经在军需案中被苏齐贤一道奏折拉下水的中低官员们便缩着头,没动手。
只打算静待苏氏的轰塌。
但,现在不是有程铄带头了嘛,而且,他这一动手,让人想起来,哦,这不止有苏氏的事呢,康王和苏丞相是铁板钉钉的一脉啊。
第87章第87章科举(34)
这样的话,还不知道康王已经出局的赵王一脉可就来劲了。
现在不趁机对康王一脉下手,还要再等到什么时候?
之前不动手并非是不想动手,而是有苏昭仪卒在前,康王被罚闭门思过,这难保不是昭武帝在保康王,毕竟,若是康王在朝中,苏氏如此大罪,不管主观还是客观,绝对会牵扯到他,但就是那么巧的,在私藏银矿案爆出来之前,康王被罚闭门思过。
这样一来,朝中的纷纷扰扰便绝于康王府前——陛下此举,时机太巧了些。
所以,苏氏的案子扯到了苏齐贤的对头,程鑫,都没扯到康王。
就是顾虑昭武帝的态度,并母族犯罪也不是很能扯到康王身上,顶多说一句苏氏之前那么托举康王,康王对于苏氏银矿之事绝无可能毫不知情。
这样算来,只能算是知情不报之罪,罪名小,不足以彻底把康王弄下去不说,还有与昭武帝对着干的风险,太不划算了。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程铄开了个头,曾经被苏丞相一纸奏折牵连进军需案的官员们都不用鼓动,为苏氏落井下石得十分起劲,各种参苏氏的奏折呈上御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