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第13页)
张太师看着这一幕,眼中的笑容俞盛,那天他在陛下那里隐晦的得到了一个答案,他回来后就去用自己的渠道了解了秦王。
从出生起便患怪症,非常孝顺——身患怪症,但在皇后出殡那一天奇异的清醒并去给皇后磕头,孝意感天动地,那一天高烧过后,怪症痊愈。
身负圣宠,陛下破例为其年少封王等等。
这是非常浅显的,民间对于秦王殿下的认知。
而处于张太师这个地位,他又能知道,秦王殿下天生早慧,出互市之策,让苏齐贤狠栽了一个大跟头……毫无疑问,对于这样的帝国下一任储君,张太师是满意且支持的。
心中最后的疑虑,古往今来,渐渐长成的皇子和年老的帝王之间的矛盾也被顾丛嘉今日的谨慎给打消了。
现下,秦王殿下是年岁最小的亲王,他的夫子,花都与担任科举副考官,武学师傅,吴武大将军,周朝独一档的武将,还有陛下给予的无上盛宠与荣耀……举朝都找不出比他更能自得自满的人了,他还只有五岁。
但,他依然恪守尊卑,谨慎再三,就因自己喊陛下的字,而尊称于他……
不仅仅是对于皇权尊卑的敬畏,更是不想因为这种事,影响他们之间的父子情谊,最后变得面目全非。
顾丛嘉没做过皇帝,不知道那皇位之上的人为什么对权势看的那般重,甚至越年老,对手中的权势看的越重。
他不能确定昭武帝以后会不会变成这个样子,他只是谨慎而小心,不想为以后埋下祸端。
张太师看了眼昭武帝,想必这场景,陛下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在他快死的时候,能够看见这一幕,好,真好啊。
他猛烈的咳嗽了几声,脸上的红晕也在飞速的褪去。
看着周围人焦急的神色,张太师倒是笑了起来,人固有一死,到他这个岁数,算喜丧,而且在死前还能放下一桩心事,何尝不喜?
张太师笑着,从枕头里摸出一块令牌,颤颤巍巍的想要递给顾丛嘉,“秦王殿下。”
见张太师拿出这块令牌,周围张家子弟的瞳孔紧缩了一瞬。
顾丛嘉人小,但察言观色的本领不是盖的,他敏锐的察觉到了其他人的不对劲,看向昭武帝。
“去吧。”昭武帝轻声。
顾丛嘉这才走到了张太师床前,接过了那块令牌。
令牌正面上写着‘书’字,反面由复杂的花纹篆刻。
顾丛嘉有些好奇,这令牌是做什么的?顾丛嘉还记得刚才其他人的神色变换。
张太师却没有给顾丛嘉解释,他声音有些虚弱了,却是带着笑的:“秦王殿下以后常来张氏书屋看看啊。”
在场的张氏子弟有心想要说些什么,动了动嘴,却还是没张口。
昭武帝:“张氏书屋名满天下,有时间朕会和丛嘉一起来的。”
听着昭武帝这话,张太师消瘦的脸上扬起笑容。
被族中安排来照顾叔公的张氏子弟有些绷不住了,无声的泪珠掉落在地。
他们知道,这是朝中局势诡谲难辨的现在,张太师为他们,为家族寻来的后路。
只是,叔公一生只为周朝的清誉,在陛下那里就有了污点……陛下刚来时,尊称夫子,现在却变成了冷冰冰的‘朕’。
他们无声的哭泣,却无人出口阻止。
昭武帝眼含嘲讽,却没说什么。
他对于张太师确实有意见了,但不是因为张氏书屋,而是张太师对于顾丛嘉暗含审视的态度。
张氏书屋和京畿苏氏一样名满天下不是说说而已,京畿苏氏是因为其势大,实打实的第一世族,而张氏书屋则是因为,其中蕴藏的书籍是周朝内最多的。
原本张氏便是世家大族,不然张太师也没有这个底气,将先帝不喜,其他皇子厌恨的昭武帝收为学生,还为其铺路,自然是因为张太师有这个资本。
张氏原本的藏书便不少,后来张太师教导昭武帝带其走了周朝的不少地方,在那些地方,免费传授一段时间的知识,而后又在临走前设有张氏书屋,并言明,书屋内的书天下的学子皆可看之。
昭武帝后来注意力都在夺嫡之事上,也没太关注张氏书屋,后来,也不知道张氏,张太师是怎么操作的,反正等昭武帝知道的时候,张氏书屋已经时不时的有人捐赠书籍,并言明,书籍不该设限,人人皆可看之。
经此一役,张太师名声大噪。
且那个时间点正好是昭武帝登基的时候,原本要因为此打压张氏,不允许寒门获取知识的其他世族也便没了动作。
昭武帝知道张太师的借势,但张太师到底教过他,且坚定的支持过他……为人也可以,所以昭武帝默许了。
到今日,如果张太师不交出张氏书屋,那么这个书屋,在昭武一朝或许还存在,但到后面,绝对不会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