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第12页)
赵王他们也有些愣神,刚才他们争的激烈,你这边说出一人,我这边就说他有哪哪的不好,不是品行不够,就是学识不行,反正担不起科举主考官的重任。
不能让这样的人误人子弟,所以,在苏丞相开口前就一直吵吵,没吵出个结果。
后面,苏齐贤的话说完,他们抱着这样或那样的念头没有第一时间开口,现在好了,这个人,陛下举荐,学识足够,谁能反对他做主考官?
庄文君,先帝时期“世贵”事件那一届的状元,他的学识无可辩驳,因为,他是寒门出身。
以绝对的学识压下了那一届所有的世族子弟,绝对的当之无愧的状元!
第46章六子夺嫡(26)帝怒,朝中皆跪……
而且,不少人隐晦的看往庄文君看了一眼,绯色的官袍,五梁的朝冠,正三品的官职,是能担任的起此次科举主考官的。
况且,庄文君此前一直外放为官,听闻政绩不错,此次回来应当还会高升,这个年龄,正三品,谁不说一句年轻有为,还是曾经的状元,他担任科举主考官谁还能说得出别的。
至于品行……庄文君要是品行有一点差错也轮不到他一个寒门子弟坐上正三品的官位。
世族不会允许,但现在,庄文君已是正三品,是世族不想打压吗?完全是庄文君狡诈,身上纠不出一点错处。
当时又正值几位殿下夺嫡火热,对于这个才华横溢又得先帝青眼的状元,几大世族都处于拉拢状态,没给针对他,也就让庄文君找到机会坐上了如此高位。
到现在,要动他也不容易了。
也就是之前一直在外放中,说来,庄文君回来的时间也挺妙的,军需大案刚过,要找科举主考官的时候,而且在此之前没人知道消息。
这一出,跟之前陛下处理军需案的时候,那突然出现的禁军,好像啊。
再想到是陛下推荐的人选,不少人心头就有数了,朝堂之上永远不缺聪明人。
当即应和,“陛下慧眼,庄大人年轻有为,学识渊博,他担任主考官,想必学子们是喜不自胜的。”
不少人一看,好好,要不然说是陛下心腹呢,这反应速度他们真是万不能及啊。
你说是吧,兵部尚书。
在朝堂其他人还在考虑庄文君做科举主考官的影响,陛下有什么用意,没有贸然开口应和的时候,兵部尚书整一个大跨步,这么短的时间显然是想不了什么的,所以,就是直接跟随陛下走。
不带一点思考的,所以说,陛下心腹,杨大人你还真是当之无愧啊。
都不带想想庄文君做科举主考官对自己,对兵部的影响吗。
其他人看着,心塞又无语。
还没等其他人继续想,二号应和者又来了,“庄大人的品行是众所周知的,他担任科举主考官,臣是万分赞同的。”
其他人眼眸一瞪,嗯?让我看看这朝中还有谁这么快的直接应和陛下?
看到人,好,其他人又把话憋了回去,金成刚被陛下从军需案里保下来,他坚定站陛下,好像也挺合理……不对!
其他人摇摇头,不同于一直以来昭武帝绝对的心腹兵部尚书,金成这次站出来,态度这么显明,固然有陛下上次保他的原因,在此之后,他便是绝对的保皇派,必须要跟着陛下走的。
不然下次,他是绝对要遭殃的。
但,金成这人精此次这么快站出来表态,自然还有庄文君和他一样,同是寒门的原因。
在世族势大的朝堂上,他们,是可以抱团取暖的。
要是庄文君此次担任科举主考官,那么朝堂上,寒门的势力是一定会增加的,科举学子和主考官可是有着天然的师生之谊的。更不用说,庄文君年底吏部考核过后还会升至正二品。
现下朝堂正二品没空缺的,不知道陛下会给他升到哪,还是继续叠加官职……但不论怎样,要是此次不阻止他,到时候,寒门在朝堂的高位官员有庄文君和金成顶着,下面又有着以师生之谊为纽带的底层官员,不说与世族抗衡,但朝堂届时肯定不是世族如此势大的模样了。
其他人想着这些,再次沉默,世族是绝不愿意让寒门崛起的,但,陛下推荐的人选,他们没有这个胆子去反对陛下,也没有合适的理由说庄文君担任不了此次主考官,无论是学识,品行,官职,谁也不能说庄文君不行。
其他人悄然把目光投向了苏丞相和其他几位尚书,高位官员中,户部和兵部旗帜鲜明是支持的,苏丞相和吏部工部等还没有表态。
重要的是,没表态的这些人无一例外均是世族体系中的。
后面投向的目光那么多,那么炙热,苏丞相当然不会没感觉到,只不过,他眼底掀起一抹嘲讽,之前说世族一体,找他们帮忙求情没一个肯的,现在想让他出头,拒绝陛下的提议,晚了!
他是什么冤大头吗?还是说自己在他们看来就那么蠢,将其他人拖下水,和其他世族对立之后,刚拿下副考官的位置,现在为了世族的利益去反驳陛下的提议?
笑话,他苏齐贤是那种会为了世族一体利益而损害自己利益的人吗?!
看着苏齐贤动都不带动的,其他人眼底晦涩一闪而过,他们望了眼几位殿下,静住了。
苏氏是京畿第一世族,苏齐贤都不站出来维护世族利益,他们又何苦为此触怒陛下。
再说了,康王一脉刚拿下副考官的位置,他们还什么都没有,再出列反驳陛下……他们也有支持的皇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