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3入职(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你我之间,不碍事,”元叙摆摆手,打开罪状,眉间皱得越来越紧,后来径直将罪状折了起来放在案上。

他眼神黯淡了一阵,然后视线落在闫慎身后那人身上,开口道:“穆远?姚太傅关门弟子,”他又思量了片刻,“谨之,这也算和你是同门师兄弟了。”

他像是想起了什么,问到:“……你们的事情,姚太傅可知道?”

闫慎面不改色,恭谨道:“太傅不知,多年前我与平萧见过一面,那时他还未拜入太傅门下。”

燕文帝望向穆远,穆远尴尬道:“是……那年一见后,我、我便心生欢喜,我思慕他,这次回京也是想见他。”

闫慎道:“本以为情深缘浅,没想到平萧会不远千里来寻我,那我又怎能辜负,此次得以相见,实乃意料之外,也多谢皇上那日准予他一线生机。”

穆远脑子里如同万马奔腾而过,闫慎年纪不大这谎话怎么张口就来!这是欺君啊……心里这样想,但他面上还得过得去,他作揖道:“闫大人说的是,启禀皇上,草民承蒙姚先生教诲,学成回京本想拜访师……师兄,却不幸身陷冤狱,皇上明谋善断、心怀百姓,救草民于危难,社稷能有此明君,实乃百姓之幸。”

他心里约莫估算了一下,《人物列传》记载闫慎八岁拜于姚太傅门下,当时姚太傅仍在京师任职,穆远是在姚太傅退而致仕之后才拜入门下做了关门弟子,从辈分上来说理应叫闫慎一声师兄。

他一个虚长五岁的年龄,为什么给他这么多尴尬的身份,闫慎对他来说,又是“大人”又是“祖宗”又是“师兄”。

系统!!!这合理吗!!!

穆远心里苦不堪言。

“既是冤狱,自然该平反,都是朕的子民,朕怎会放任不管?”元叙将招了招手,示意他走近些,打量了片刻,悠然开口道,“明眸皓齿,仪表堂堂,是个世家公子的模样,穆府没落十年之久,你一路颠沛流离,心里可有怨?”

话锋转得太快,穆远一下子心被吊起来,京城四大商贾都为皇室所忌惮,杨府如此,穆府恐怕也没那么简单。

穆远道:“皇上说笑了,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世间事物不外乎如此,草民没有怨言。”

元叙问道:“就不想重振家业?”

穆远道:“草民自知经商之才不足,不敢妄言其他。草民跟随姚先生学律法数十载,只此一技之长,念皇恩浩荡,若皇上不嫌弃,草民愿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元叙疲惫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些喜色,他道:“你办案有功,又是姚先生高徒,定然要重用,说说你想留在哪里?”

燕文帝这是要破格提拔他?穆远心下一沉,即刻跪了下去。

“这是为何?”

穆远低首作礼道:“多谢皇上体恤,可草民有一请求。《大燕律》修订后,吏制篇明文规定,官吏必须从科举中选拔。皇上对草民一片信任,草民感激不尽,但律法如此,若是破格提拔,恐会影响律法公正。”

闫慎眼里深不见底,闻言侧首看了眼跪在地上的人,也道:“皇上,臣亦认为理应如此。”

元叙没有恼怒,还觉得颇为有意思,人人都是为自己谋捷径,这人却给自己绕弯路,他看了眼闫慎,又朝着穆远道:“你觉得你可以通过科考?”

穆远当然不觉得,只是他需要为自己争取些时间,群狼环伺,总不能就这么轻易就把自己放在皇帝眼皮子底下,万一哪日以渎职罪将他处理了都不知。

他道:“草民尽力一试。”

元叙思量道:“那先派你个小差事吧,毕竟有功,旁人也不敢多言,寻个地方谋个生计,准备明年七月科考,不要让朕失望,此事不要再议,平身吧。”

穆远刚起身那一刻,元叙又追问道:“你当下想在何处任职?”

此事是福是祸穆远暂且搁置一旁,他本来想的是走一步算一步,并未仔细考虑以后如何,毕竟穆远在这京城中也确实没有个熟人能投奔的,原本还为系统的任务愁了半晌,现下还真到是柳暗花明了,先想办法留下才是最重要的。

果然主角都是紫微星!

他目光灼灼地望向闫慎,闫慎颇为高冷地瞥了他一眼,一副“和我何干”的表情尽数写在脸上。

闫慎心里道这人脸上的喜色能不能收着点,这些日子跟在他身后装得一副温和贤良、逆来顺受,也真是苦了他了,自由身才是那人所求。

他心里还没嘲讽完,只听穆远道:“草民请求入职大理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