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第5页)
……
今日无人迟到。
秘书处九人,各就其位。
起初,皇帝规定,迟到者需在下值后去西苑农田里翻地一个时辰。
结果不知为何,这九位平日里自诩勤勉的官员,竟陆陆续续都“不慎”迟到了几次。
皇帝察觉不对,便将规矩改成了迟到者罚银一钱。
自此之后,再无人迟到。
今日的轮值秘书长是倪元璐。
他顶着两个浓重的黑眼圈,环视一圈,声音里透着一股子疲惫。
“诸位,昨日新进经世公文,又增多了。”
他顿了顿,最终还是忍不住长叹一声。
“计,一百七十三封。”
满室寂然,众人神色麻木,晨间的快乐已经不翼而飞。
倪元璐有气无力地指了指桌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疏。
“来吧,一人十九封,剩下的归我。”
众人默默起身,鱼贯上前,各自从那奏疏山中抽取了自己的份例,回到座位上。
孙传庭拿起小太监早已沏好的一大缸浓茶,猛灌了一口,苦涩的茶水让他皱了皱眉,也让他纷乱的思绪为之一清。
他先将奏疏标题一一看过。
《论人地之争,当以雷霆手段抑天下兼并疏》、《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丁滋长与田亩增耗之考》、《黔中地少民多,改土归流或可为之一解》……
这些围绕着皇帝提出的“人地矛盾”而作的公文,只看标题其实看不出好坏。
凡是目标空、大、耸人听闻的,大概率是个浪费时间的货色。
但如果标题非常详细、具体,也不尽然就是好文。
许多人只知经世公文喜好实证、喜好数据,便一股脑儿将道听途说、未做验证的数据堆迭其中。
例如甚至有人引《氾胜之书》中区田法之谈,去说亩产可达百石之事。
若能推行开来,三万万生民又能如何!
用陛下所言,这类公文就是金包银的废纸一张。
所谓金包银,外面亮丽而其实空无一物是也。
按照规矩,这些奏疏会经过三人交叉审阅,得三个“〇”者,方能进入下一轮的集体表决。
所以看似是十九篇奏疏的工作量,其实是六十余篇的工作量才是!
而最终,获得五个〇的“上上之选”,才会被呈送给内阁的黄立极等人。
孙传庭今日手气不佳,开头就连翻了好几篇金包银公文。
孙传庭皱着眉头,一连画了七八个“x”,心中的烦躁不免又升腾起来。
他放下笔,揉了揉眉心,又拿起一本。
《海运考辨疏》。
唉,这是几日之中呈上来的,第七篇海运了……
可别又是一篇讲废漕改海,却连船只制式都搞不清的金包银公文。